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师范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导论第18-28页
    第一节 研究的源起与背景第19-22页
        一、教育实习:教师学习的开端第19页
        二、教育实习:政策关注与实践弱化第19-22页
            (一)政策层面的牵引第19-21页
            (二)教育实习问题的凸显第21-22页
    第二节 研究问题第22-23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3-24页
        一、研究目的第23页
        二、研究意义第23-24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第五节 研究思路第25-26页
    第六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26-28页
第一章 自我导向:实习教师学习的要旨第28-95页
    第一节 教师学习的理论基础第28-46页
        一、成人学习理论第28-34页
            (一)成人学习的社会学解释第28-32页
            (二)成人学习的教育学解释第32-34页
        二、自我导向型学习理论第34-46页
            (一)自我导向的内涵第34-40页
            (二)自我导向型学习的属性第40-42页
            (三)提升自我导向型学习能力的策略第42-46页
    第二节 教师学习的取向与方式第46-62页
        一、教师学习的取向第46-49页
            (一)行为操练的取向第46-47页
            (二)观念更新的取向第47-48页
            (三)社会互动的取向第48-49页
        二、教师学习的方式第49-62页
            (一)在实践中学习第49-52页
            (二)在反思中学习第52-58页
            (三)在共同体中学习第58-61页
            (四)三种学习方式的支点:自我导向第61-62页
    第三节 实习教师学习第62-77页
        一、实习教师学习的向度第62-68页
            (一)教育实习的内容第62-63页
            (二)融合理论与实践第63-65页
            (三)拓展个人实践知识第65-68页
        二、实习教师学习的特征第68-77页
            (一)阶段性第68-70页
            (二)差异性第70-72页
            (三)多维性第72-76页
            (四)自我导向性第76-77页
    第四节 引领实习教师学习的教育实习方案第77-95页
        一、国外教育实习方案第77-90页
            (一)美国大学教育实习方案第77-84页
            (二)新加坡大学教育实习方案第84-87页
            (三)日本大学教育实习方案第87-90页
        二、国内教育实习方案第90-95页
            (一)教育实习方案的内容第91-93页
            (二)教育实习方案的特点第93-95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95-115页
    第一节 研究的理论框架第95-99页
        一、理论框架第95-98页
        二、研究的总体设计第98-99页
    第二节 研究方式的选择第99-100页
        一、量化研究第99页
        二、质化研究第99-100页
    第三节 量化研究设计第100-103页
        一、研究工具的编制第101-102页
        二、确定专家第102页
        三、数据收集第102-103页
        四、数据分析第103页
    第四节 质化研究设计第103-112页
        一、实习方案建构研究设计第103-104页
        二、实习方案实施研究设计第104-112页
    第五节 研究过程第112页
    第六节 研究者的立场与研究伦理第112-115页
第三章 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建构(上)第115-155页
    第一节 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总纲第115-118页
        一、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的取向第116-117页
        二、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的理念定位第117-118页
        三、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的结构设计第118页
    第二节 评价方案的建构第118-125页
        一、评价方案的建构过程和所需资源第118-119页
        二、评价方案的建构原则第119-121页
            (一)适宜性第120页
            (二)效用性第120页
            (三)可行性第120-121页
            (四)准确性第121页
        三、评价方案的依据第121-122页
        四、评价方案的内容体系第122-125页
            (一)评价标准第122页
            (二)评价标准分级第122-123页
            (三)记录表现第123-124页
            (四)评价表现第124-125页
            (五)改进表现第125页
    第三节 评价标准的研制——以英语专业为例第125-155页
        一、评价标准的建立依据第125-130页
            (一)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第126-127页
            (二)表现性外语教师评价标准(edTPA)第127-130页
        二、评价标准的初步建立第130-133页
        三、德尔菲法检验评价标准第133-149页
            (一)第一轮专家征询的过程和结果第134-140页
            (二)第二轮专家征询的过程和结果第140-144页
            (三)第三轮专家征询的过程和结果第144-149页
        四、修改后的评价标准第149-155页
第四章 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建构(下)第155-193页
    第一节 支持方案的目标第155-161页
        一、支持方案的必要性第155-158页
            (一)学理的角度第155-157页
            (二)制度落实的角度第157-158页
        二、支持方案的目标形成第158-161页
            (一)目标来源第158-159页
            (二)目标内容第159-161页
    第二节 支持方案的要素及内容第161-167页
        一、支持方案的要素第161-164页
            (一)教师发展支持方案一般要素分析第161-163页
            (二)支持方案要素确立第163-164页
        二、支持方案内容第164-167页
    第三节 教育实习方案的操作方式第167-178页
        一、认知情境阶段:实习第 1-2 周实习任务第168-170页
        二、实践成长阶段:实习第 3-7 周实习任务第170-177页
        三、总结反思阶段:实习第8周实习任务第177-178页
    第四节 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第178-193页
        一、目标第178页
        二、教育实习评价标准与量表(以英语专业为例)第178-185页
            (一)教育实习评价标准第178-181页
            (二)教育实习评价量表第181-185页
        三、评价活动第185-186页
        四、支持活动第186-187页
        五、实习相关各方的职责第187-188页
        六、实施方法第188-193页
第五章 基于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的实习教师实践体验第193-258页
    第一节 走进实习学校第193-198页
        一、实习学校背景第193-194页
        二、研究者作为指导教师的角色第194页
        三、研究者作为指导教师的工作历程第194-198页
    第二节 M的实习故事第198-209页
        一、实习规划偏离目标第198-200页
        二、个人发展周计划带来信心第200-202页
        三、教学研讨会上得到启发第202-204页
        四、反思日记引领行动第204-206页
        五、实习分享会上获得鼓励第206-209页
    第三节 Y的实习故事第209-219页
        一、盲目自信引发冲突第209-211页
        二、课堂观察会议上受到重创第211-212页
        三、个人发展周计划带来希望第212-215页
        四、教学研讨会上获得灵感第215-217页
        五、反思日记带动成长第217-219页
    第四节 D的实习故事第219-228页
        一、课堂观摩引发思考第219-221页
        二、教学研讨会上激烈争论第221-223页
        三、专业对话显现效果第223-225页
        四、专业对话帮助调整教案第225-227页
        五、教学研讨会带来改变第227页
        六、专业对话促进成长第227-228页
    第五节 W的实习故事第228-239页
        一、带着迷茫开始实习第228-229页
        二、课堂观摩显现效果第229-230页
        三、个人发展周计划的鞭策第230-232页
        四、实习分享会上重拾信心第232-235页
        五、研讨会上寻得方法第235-237页
        六、反思日记帮助发展第237-239页
    第六节 四位实习教师的成长脉络第239-258页
        一、M的实习变化第239-242页
            (一)M的成长第239-241页
            (二)影响M成长的方案要素第241-242页
        二、Y的实习变化第242-244页
            (一)Y的成长第242-243页
            (二)影响Y成长的方案要素第243-244页
        三、D的实习变化第244-246页
            (一)D的成长第244-245页
            (二)影响D成长的方案要素第245-246页
        四、W的实习变化第246-248页
            (一)W的成长第246-247页
            (二)影响W成长的方案要素第247-248页
        五、实习方案触发的改变——四位实习教师的成长第248-258页
            (一)实习教师的成长之维第248-250页
            (二)实习方案促动下的实习教师成长历程第250页
            (三)影响实习教师成长的实习方案要素第250-252页
            (四)影响实习方案效果的外部因素第252-258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258-272页
    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258-268页
        一、4S协同促进: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模型第258-260页
            (一)实习方案的四个要点第259页
            (二)与实习方案互动的三个要素第259-260页
        二、引领、约束与支持: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的三大支点第260-263页
            (一)标准引领第260-261页
            (二)规划约束第261-262页
            (三)专业和情感支持第262-263页
        三、自我、自定与自主:自我导向型实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属性第263-265页
            (一)自我反思第263-264页
            (二)自定步调第264页
            (三)自主调节第264-265页
        四、内化、社会化与扩展:自我导向型教育实习方案何以促进发展第265-268页
            (一)内化理念第265-266页
            (二)实现人的社会化第266-267页
            (三)扩展综合的实践知识第267-268页
    第二节 建议第268-272页
        一、实习方案建构考虑全方位因素第268-269页
        二、采用阶梯式支持策略第269-270页
        三、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270-272页
结语第272-274页
参考文献第274-289页
附录第289-295页
    附录一: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第289-291页
    附录二:专家征询问卷第291-293页
    附录三:访谈提纲第293-295页
后记第295-297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297页

论文共2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镁合金中形变孪晶间的应变协调效应及其变体选择机制
下一篇:秧龄及基本苗数对籼粳杂交中稻产量形成及其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