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冶炼原料及矿石预处理论文--矿石预处理、烧结、团矿论文

复合铁酸钙结晶和还原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1 绪论第11-33页
    1.1 铁矿石烧结工艺第11-15页
        1.1.1 发展历程第11-13页
        1.1.2 工艺方向第13-15页
    1.2 烧结过程机理第15-20页
        1.2.1 固相反应第16-17页
        1.2.2 液相生成第17-18页
        1.2.3 冷却结晶第18-19页
        1.2.4 脉石影响第19-20页
    1.3 铁酸钙生成过程第20-25页
        1.3.1 研究概述第20-21页
        1.3.2 二元体系第21-22页
        1.3.3 三元体系第22-23页
        1.3.4 四元体系第23-25页
    1.4 铁酸钙形貌与结构第25-29页
        1.4.1 形貌特征第25-26页
        1.4.2 结构特征第26-29页
    1.5 铁酸钙还原第29-30页
        1.5.1 二元体系第29页
        1.5.2 多元体系第29-30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页
    1.7 研究路线和内容第30-33页
2 铁酸钙样品制备和表征第33-47页
    2.1 样品制备第33-35页
    2.2 粒度分析第35-37页
    2.3 物相组成第37-41页
        2.3.1 CaO–Fe_2O_3体系第37页
        2.3.2 CaO–Fe_2O_3–SiO_2体系第37-38页
        2.3.3 CaO–Fe_2O_3–Al_2O_3体系第38-40页
        2.3.4 CaO–Fe_2O_3–MgO体系第40-41页
    2.4 微观形貌第41-43页
    2.5 固相和液相制备样品物相及形貌差异第43-45页
    2.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3 热分析实验及动力学方法第47-59页
    3.1 热分析实验第47-50页
        3.1.1 实验方法第47页
        3.1.2 实验设备第47-48页
        3.1.3 实验参数第48-50页
    3.2 热分析动力学第50-57页
        3.2.1 热分析概述第50页
        3.2.2 动力学计算第50-57页
    3.3 本章小结第57-59页
4 铁酸钙结晶过程及动力学第59-87页
    4.1 CaO–Fe_2O_3体系第59-71页
    4.2 CaO–Fe_2O_3–SiO_2体系第71-76页
        4.2.1 2wt.% SiO_2第71-74页
        4.2.2 4wt.% SiO_2和 8wt.% SiO_2第74-76页
    4.3 CaO–Fe_2O_3–Al_2O_3体系第76-81页
        4.3.1 2wt.% Al_2O_3第76-79页
        4.3.2 4wt.% Al_2O_3和 8wt.% Al_2O_3第79-81页
    4.4 CaO–Fe_2O_3–MgO体系第81-85页
        4.4.1 2wt.% MgO第81-83页
        4.4.2 4wt.% MgO和 8wt.% MgO第83-85页
    4.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5 铁酸钙还原过程及动力学第87-113页
    5.1 CaO–Fe_2O_3体系第87-97页
        5.1.1 还原度第87-88页
        5.1.2 还原速率第88-90页
        5.1.3 还原路径第90-92页
        5.1.4 还原活化能第92-93页
        5.1.5 还原模式函数第93-96页
        5.1.6 晶体结构与还原第96-97页
    5.2 CaO–Fe_2O_3–SiO_2体系第97-101页
        5.2.1 还原度第97-98页
        5.2.2 还原速率第98-99页
        5.2.3 还原活化能第99-100页
        5.2.4 还原模式函数第100-101页
    5.3 CaO–Fe_2O_3–Al_2O_3体系第101-105页
        5.3.1 还原度第101-102页
        5.3.2 还原速率第102-103页
        5.3.3 还原活化能第103-104页
        5.3.4 还原模式函数第104-105页
    5.4 CaO–Fe_2O_3–MgO体系第105-108页
        5.4.1 还原度第105-106页
        5.4.2 还原速率第106页
        5.4.3 还原活化能第106-107页
        5.4.4 还原模式函数第107-108页
    5.5 铁酸钙还原度及及动力学模型第108-110页
    5.6 本章小结第110-113页
6 粉体还原动力学模型第113-129页
    6.1 引言第113-114页
    6.2 未反应核模型第114-116页
        6.2.1 模型概述第114页
        6.2.2 模型描述第114-116页
    6.3 随机形核和随后生长模型第116-126页
        6.3.1 模型概述第116-117页
        6.3.2 模型特点第117-119页
        6.3.3 模型应用第119-123页
        6.3.4 模型对比第123-126页
    6.4 铁酸钙粉体还原模型概述第126页
    6.5 本章小结第126-129页
7 结论及创新点第129-133页
    7.1 结论第129-130页
    7.2 创新点第130-131页
    7.3 未来工作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5页
附录第145-149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45-147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目录第147页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第147页
    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147-148页
    E.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语文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下一篇: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课堂中促进学困生进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