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4.1 冲突的定义 | 第18-19页 |
1.4.2 师生冲突的定义 | 第19页 |
1.4.3 职业中学师生冲突的涵义 | 第19-20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6 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7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1.7.1 重点 | 第20页 |
1.7.2 难点 | 第20-21页 |
1.7.3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民族地区职业中学师生冲突现状及其分析 | 第22-29页 |
2.1 个案研究的目的 | 第22页 |
2.2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22-24页 |
2.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29页 |
2.3.1 民族地区职业中学师生冲突发生频率 | 第24-25页 |
2.3.2 民族地区职业中学师生冲突类型分析 | 第25页 |
2.3.3 对师生冲突影响的理解 | 第25-26页 |
2.3.4 发生师生冲突后的态度以及处理方式 | 第26-27页 |
2.3.5 减少和预防师生冲突的有效途径 | 第27页 |
2.3.6 教师对师生冲突的解决情况 | 第27-28页 |
2.3.7 学生对师生冲突的解决情况 | 第28-29页 |
第3章 民族地区职业中学师生冲突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 第29-46页 |
3.1 教师方面的原因 | 第29-34页 |
3.1.1 教师过分注重自己的权威,没有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 第29-30页 |
3.1.2 对学生要求过高、缺乏教育教学技巧、教学管理方式简单粗暴 | 第30-31页 |
3.1.3 职业道德有待提高,没有做到关心、爱心、耐心 | 第31页 |
3.1.4 师生缺乏有效沟通,引起误会与冲突 | 第31-32页 |
3.1.5 教师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严重 | 第32-33页 |
3.1.6 教师专业能力有限,没有自我充电,落伍 | 第33-34页 |
3.2 学生方面 | 第34-37页 |
3.2.1 自我意识过强 | 第34页 |
3.2.2 厌学心理明显 | 第34-35页 |
3.2.3 自制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差、缺乏正确处理问题的智慧 | 第35-36页 |
3.2.4 悲观、自卑情绪严重 | 第36页 |
3.2.5 沟通交流能力差、羞于张口表达 | 第36-37页 |
3.3 学校方面 | 第37-38页 |
3.3.1 教师考核制度不科学 | 第37页 |
3.3.2 注重虚无的荣誉,不能正确对待师生冲突 | 第37-38页 |
3.4 家庭方面 | 第38-42页 |
3.4.1 教育观念不正确,对孩子溺爱或者专制 | 第38-39页 |
3.4.2 缺少与教师的有效沟通,不配合学校教育 | 第39-41页 |
3.4.3 不尊重老师,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 第41-42页 |
3.5 民族因素方面的原因 | 第42-46页 |
3.5.1 语言不通,沟通有障碍 | 第42-44页 |
3.5.2 民族习俗与文化不同 | 第44-45页 |
3.5.3 极个别人存在狭隘的民族观念 | 第45-46页 |
第4章 预防和解决民族地区职业中学师生冲突的建议 | 第46-57页 |
4.1 从根源入手、积极预防师生冲突的发生 | 第46-54页 |
4.1.1 教师方面 | 第46-48页 |
4.1.2 学生方面 | 第48-50页 |
4.1.3 学校方面 | 第50-52页 |
4.1.4 家庭教育方面 | 第52-53页 |
4.1.5 民族因素方面 | 第53-54页 |
4.2 注重方式、及时处理师生冲突 | 第54-57页 |
4.2.1 冷静克制,避免矛盾激化 | 第55页 |
4.2.2 注重沟通,避免误会加深 | 第55-56页 |
4.2.3 寻求第三方介入进行协调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