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7页 |
1.3.1 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1.3.2 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基本理论研究 | 第18-30页 |
2.1 二轮车事故成因、特点及类型 | 第18-20页 |
2.1.1 二轮车事故成因 | 第18-19页 |
2.1.2 二轮车事故特点 | 第19页 |
2.1.3 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类型 | 第19-20页 |
2.2 碰撞过程分析 | 第20-21页 |
2.3 碰撞基本原理与碰撞假设 | 第21页 |
2.4 二轮车事故常用车速计算方法研究 | 第21-30页 |
2.4.1 利用轮胎印迹再现车速 | 第21-23页 |
2.4.2 利用人体抛距再现车速 | 第23-24页 |
2.4.3 利用散落物再现车速 | 第24-26页 |
2.4.4 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再现车速 | 第26-30页 |
第三章 汽车与二轮车碰撞事故车速建模 | 第30-41页 |
3.1 汽车与二轮车划痕印迹—碰撞车速模型 | 第30-33页 |
3.1.1 模型简述 | 第30-31页 |
3.1.2 理论分析及建模 | 第31-33页 |
3.2 骑乘人员及二轮车抛距—碰撞车速模型 | 第33-37页 |
3.2.1 模型概述 | 第33页 |
3.2.2 建立模型 | 第33-35页 |
3.2.3 模型参数研究 | 第35-37页 |
3.3 汽车与二轮车碰撞车速计算软件的开发 | 第37-41页 |
3.3.1 软件设计环境 | 第37页 |
3.3.2 软件设计结构和方案 | 第37-41页 |
第四章 不确定度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 第41-49页 |
4.1 不确定度理论的概述 | 第41页 |
4.2 多元函数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第41-46页 |
4.2.1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 第42-44页 |
4.2.2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第44-45页 |
4.2.3 展伸不确定度的计算 | 第45-46页 |
4.3 不确定度方法在事故车速鉴定中的应用 | 第46-49页 |
4.3.1 基于划痕印迹-碰撞车速模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第46-47页 |
4.3.2 基于抛距-碰撞车速模型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与验证分析 | 第49-64页 |
5.1 汽车与电动自行车碰撞事故案例 | 第49-56页 |
5.1.1 碰撞过程建模及车速计算 | 第49-50页 |
5.1.2 不确定度评定 | 第50-52页 |
5.1.3 验证 | 第52-56页 |
5.2 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案例 | 第56-64页 |
5.2.1 碰撞过程建模及车速计算 | 第58页 |
5.2.2 不确定评定 | 第58-60页 |
5.2.3 验证 | 第60-6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7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4-6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