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来源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1.1.2 选题来源 | 第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1.3.1 交通事故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3.2 路段划分 | 第14-15页 |
1.3.3 交通事故起数预测模型 | 第15-17页 |
1.3.4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起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9页 |
2.1 驾驶人因素 | 第21-22页 |
2.2 车辆因素 | 第22-24页 |
2.3 道路线形因素 | 第24-27页 |
2.3.1 平面线形 | 第24-25页 |
2.3.2 纵断面线形 | 第25-26页 |
2.3.3 横断面线形 | 第26-27页 |
2.3.4 线形组合 | 第27页 |
2.4 环境因素 | 第27-28页 |
2.4.1 交通环境 | 第27-28页 |
2.4.2 路段环境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的调查处理和路段划分 | 第29-39页 |
3.1 高速公路事故数据的调查和处理 | 第29-36页 |
3.1.1 数据调查 | 第30-31页 |
3.1.2 数据处理 | 第31-36页 |
3.2 高速公路定长路段划分方法 | 第36-37页 |
3.2.1 基于基础定长法的路段划分方法 | 第36-37页 |
3.2.2 基于滑动定长法的路段划分方法 | 第37页 |
3.3 高速公路不定长路段划分方法 | 第37-38页 |
3.3.1 基于曲线半径一致的高速公路路段划分方法 | 第37-38页 |
3.3.2 基于坡度一致的高速公路路段划分方法 | 第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NNB模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起数预测 | 第39-65页 |
4.1 负二项模型 | 第39-40页 |
4.2 非线性负二项模型 | 第40-45页 |
4.2.1 模型形式 | 第40页 |
4.2.2 非线性变量形式 | 第40-45页 |
4.3 模型检验 | 第45-47页 |
4.3.1 拟合效果检验 | 第45-46页 |
4.3.2 准确性检验 | 第46-47页 |
4.4 弹性分析 | 第47-48页 |
4.5 实例分析 | 第48-64页 |
4.4.1 基于基础定长法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起数预测 | 第48-52页 |
4.4.2 基于滑动定长法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起数预测模型 | 第52-56页 |
4.4.3 基于曲线半径一致法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起数预测模型 | 第56-59页 |
4.4.4 基于坡度一致法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总起数预测模型 | 第59-63页 |
4.4.5 不同路段划分方法模型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BL和NB组合模型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起数预测 | 第65-76页 |
5.1 事故类型分析 | 第65-66页 |
5.2 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5.2.1 二项Logit模型 | 第66-67页 |
5.2.2 负二项模型 | 第67页 |
5.3 预测准确性检验 | 第67-68页 |
5.4 实例分析 | 第68-75页 |
5.4.1 基于基础定长法的双变量交通事故起数预测模型 | 第69-71页 |
5.4.2 基于坡度一致法的双变量交通事故起数预测模型 | 第71-74页 |
5.4.3 不同路段划分方法模型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