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理论论文--电影、电视的评论、欣赏论文

记录与悲悯—贾樟柯电影纪实风格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2页
    一、研究缘起、背景与意义第7-9页
        (一) 研究缘起第7页
        (二) 研究背景第7-8页
        (三)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第9-12页
        (一) 研究现状第9-11页
        (二)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悲悯与呐喊——贾樟柯与中国当代新时期电影第12-18页
    1.1 新时期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之流变第12-13页
    1.2 新时期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之缺失第13-15页
        1.2.1 与时代同步的缺失第13-14页
        1.2.2 直面社会现实的缺失第14页
        1.2.3 悲悯情怀的缺失第14-15页
    1.3 商业化娱乐化背景下的贾樟柯第15-18页
        1.3.1 商业化娱乐化的背景第15-16页
        1.3.2 中国电影体制的束缚第16-18页
第二章 纪实——贾樟柯的叙事手法研究第18-30页
    2.1 贾樟柯电影的纪实叙事系统第18-26页
        2.1.1 固定长镜头与纪实“底色”第18-20页
        2.1.2 镜头语言与平民“史诗”再现第20-23页
        2.1.3 声音语言与时代语境再造第23-26页
    2.2 来源于生活的结构: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结构分析第26-30页
        2.2.1 单线叙事——以《小山回家》《小武》为例第26-27页
        2.2.2 群像叙事——以《站台》为例第27-28页
        2.2.3 “四联画”叙事——以《天注定》《三峡好人》为例第28-30页
第三章 悲悯——贾樟柯的人文情怀第30-38页
    3.1 贾樟柯的广角镜头:从家乡出发到大江南北第30-32页
    3.2 平民视角:关注普通人生活第32-33页
    3.3 现实生活中最具核心价值的存在第33-35页
    3.4 核心价值:直面现实,记录现实,揭示现实第35-38页
第四章 贾樟柯:时代的“记录者”与“守望者”第38-43页
    4.1 贾樟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第38-39页
    4.2 贾樟柯:一个孤独的“守望者”第39-41页
    4.3 中国电影需要更多的贾樟柯们第41-43页
结语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深度翻译理论在汉英语篇中的运用--以《赢在中国式管理》为例
下一篇:时间分数阶扩散方程的微分阶数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