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基层监管现状与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裕华区为例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一、绪论 | 第10-16页 |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3.研究评述 | 第14页 |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四)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1.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 2.本文不足 | 第16页 |
| 二、电梯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和国外实践经验 | 第16-21页 |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 1.电梯事故及安全监管 | 第16页 |
| 2.电梯使用单位 | 第16-17页 |
| 3.电梯安装单位 | 第17页 |
| 4.电梯维保单位 | 第17页 |
| (二)相关基础理论 | 第17-20页 |
| 1.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7-18页 |
| 2.事故致因理论 | 第18-20页 |
| (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 | 第20-21页 |
| 1.实践经验 | 第20页 |
| 2.重要启示 | 第20-21页 |
| 三、石家庄市裕华区电梯安全监管现状与调查设计 | 第21-25页 |
| (一)电梯安全现状 | 第21-22页 |
| (二)调查基本思路 | 第22页 |
| 1.查找问题 | 第22页 |
| 2.分析原因 | 第22页 |
| 3.对策建议 | 第22页 |
| (三)调查范围界定 | 第22-24页 |
| 1.电梯监管单位 | 第22-23页 |
| 2.电梯检测单位 | 第23页 |
| 3.电梯使用单位 | 第23页 |
| 4.电梯维保单位 | 第23-24页 |
| (四)调查方式 | 第24-25页 |
| 1.问卷调查基本概念 | 第24页 |
| 2.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4页 |
| 3.调查对象的界定 | 第24页 |
| 4.调查问卷发放说明 | 第24-25页 |
| 四、石家庄市裕华区电梯安全监管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5-34页 |
| (一)调查基本情况统计 | 第25-26页 |
| 1.调查对象分布 | 第25页 |
|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 (二)调查问卷内容统计 | 第26-32页 |
| 1.电梯使用方面 | 第26-28页 |
| 2.电梯维保方面 | 第28页 |
| 3.电梯检测方面 | 第28-29页 |
| 4.电梯监管方面 | 第29-30页 |
| 5.法律法规方面 | 第30-31页 |
| 6.安全因素方面 | 第31-32页 |
|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 1.电梯法规亟待完善 | 第32页 |
| 2.使用单位轻视责任 | 第32-33页 |
| 3.维保市场秩序混乱 | 第33页 |
| 4.检测市场缺乏竞争 | 第33页 |
| 5.政府监管定位不清 | 第33-34页 |
| 6.监管能力建设不足 | 第34页 |
| 五、石市裕华区电梯安全监管工作改进与建议 | 第34-41页 |
| (一)完善电梯相关配套法规 | 第34-35页 |
| 1.特设法普及和落实 | 第34-35页 |
| 2.完善法规配套体系 | 第35页 |
| (二)健全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 第35-37页 |
| 1.建立生产企业责任追溯、召回制度 | 第36页 |
| 2.强化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意识 | 第36页 |
| 3.提高电梯维保市场准入门槛 | 第36-37页 |
| (三)加快安全监管职能转变 | 第37-38页 |
| 1.安全监察职能转变 | 第37页 |
| 2.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第37-38页 |
| (四)着力推进质检机构改革 | 第38-39页 |
| 1.推进检验工作改革 | 第38页 |
| 2.发展规范社会组织 | 第38-39页 |
| (五)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 第39-41页 |
| 1.提高监管能力 | 第39页 |
| 2.充实执法队伍 | 第39页 |
| 3.完善技术支撑 | 第39-41页 |
|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电梯安全相关问题调查问卷 | 第44-48页 |
| 后记(含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