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满意视角下的“痛点”营销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顾客满意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1.3.2 消费者“痛点”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3.3 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方法概述 | 第15-23页 |
2.1 顾客满意理论 | 第15-18页 |
2.1.1 顾客满意 | 第15-16页 |
2.1.2 顾客满意度 | 第16页 |
2.1.3 顾客满意度指数 | 第16页 |
2.1.4 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 第16-18页 |
2.2 市场营销理论 | 第18-20页 |
2.2.1 市场营销理论发展历程 | 第18页 |
2.2.2 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 第18-19页 |
2.2.3 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 | 第19-20页 |
2.3 结构方程模型 | 第20-23页 |
2.3.1 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 | 第20页 |
2.3.2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 第20-21页 |
2.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步骤 | 第21-23页 |
第3章 “痛点”及“痛点”营销 | 第23-28页 |
3.1 “痛点”的概念界定 | 第23页 |
3.1.1 “痛点”的医学定义 | 第23页 |
3.1.2 “痛点”的营销定义 | 第23页 |
3.2 消费者“痛点”的形成机理 | 第23-27页 |
3.2.1 顾客满意与消费者“痛点”的关系 | 第23-24页 |
3.2.2 消费者“痛点”的形成机理分析 | 第24-27页 |
3.3 “痛点”营销 | 第27-28页 |
3.3.1 “痛点”营销的概念 | 第27页 |
3.3.2 “痛点”营销的核心 | 第27-28页 |
第4章 消费者“痛点”的识别模型构建 | 第28-35页 |
4.1 模型潜变量的选取 | 第28页 |
4.2 模型潜变量关系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28-29页 |
4.2.1 期望差异与消费者“痛点” | 第28页 |
4.2.2 期望差异与消费情绪 | 第28-29页 |
4.2.3 消费者“痛点”与消费情绪 | 第29页 |
4.3 模型测量变量选取 | 第29页 |
4.3.1 期望差异的测量变量选取 | 第29页 |
4.3.2 消费情绪的测量变量选取 | 第29页 |
4.3.3 消费者“痛点”的测量变量选取 | 第29页 |
4.4 研究模型构建 | 第29-30页 |
4.5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4.5.1 问卷的设计 | 第30页 |
4.5.2 变量的测量 | 第30-32页 |
4.5.3 预调研及问卷题项修正 | 第32-35页 |
第5章 数据分析及检验结果 | 第35-48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5-37页 |
5.1.1 大样本的基本统计信息 | 第35-36页 |
5.1.2 变量的均值及标准差 | 第36-37页 |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7-41页 |
5.2.1 期望差异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 | 第38-39页 |
5.2.2 消费情绪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 | 第39-41页 |
5.2.3 消费者“痛点”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 | 第41页 |
5.3 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5.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 第42-48页 |
5.4.1 整体模型检验指标 | 第42-43页 |
5.4.2 整体模型检验 | 第43-46页 |
5.4.3 假设检验 | 第46页 |
5.4.4 结构方程检验结果 | 第46-48页 |
第6章 “痛点”营销策略 | 第48-52页 |
6.1 消费者期望控制策略 | 第48-49页 |
6.2 消费者感知质量提升策略 | 第49-51页 |
6.3 消费情绪管理策略 | 第51-5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7.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第53-54页 |
7.2.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3页 |
7.2.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