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以“白蛇传”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6-9页
英文摘要第9-12页
绪论第17-45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17-22页
        一、研究缘起第17-20页
        二、研究意义第20-22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22-33页
        一、传说景观生产研究第22-25页
        二、传说景观叙事研究第25-26页
        三、“白蛇传”相关研究第26-33页
    第三节 景观与传说第33-41页
        一、景观与文化景观第33-36页
        二、景观与传说的关系第36-41页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第41-45页
        一、运用的主要理论第41-43页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第43-45页
第一章 传说景观生产的内在机制第45-92页
    第一节 景观:看得见的传说第45-52页
        一、走向视觉文化:从“听”到“看”第45-48页
        二、景观的传播特质:从“不在场”回归“在场”第48-52页
    第二节 景观生产:传说与景观的循环生产第52-68页
        一、传说景观生产的概念界定第52-57页
        二、传说景观生产主体的多重性第57-63页
        三、传说景观生产的类型第63-68页
    第三节 景观叙事:景观作为文本第68-80页
        一、景观文本的叙事性特征第68-72页
        二、视觉观赏主导下的景观叙事体系第72-76页
        三、传说景观叙事的基本功能第76-80页
    第四节 “白蛇传”传说:景观群及其核心景观第80-92页
        一、“白蛇传”景观群第80-87页
        二、“白蛇传”核心景观群及景观地第87-92页
第二章 信仰淡化下的杭州西湖“白蛇传”景观生产第92-172页
    第一节 景观形成:元代之前的西湖题名景观生产第93-100页
        一、“西湖”得名:从自然景观走向文化景观第93-97页
        二、“西湖十景”:南宋西湖题名景观的符号生产第97-100页
    第二节 景观移位:“白蛇传”三塔景观生产的信仰变迁第100-123页
        一、三塔景观的符号生产:从“禁止标识”到“塔镇潭妖”第101-107页
        二、三塔景观被毁的叙事演化:从“三怪”到“两怪”第107-117页
        三、景观生产主体的信仰变迁:从道教到佛教第117-123页
    第三节 景观重建:“白蛇传”雷峰塔景观生产的主题演化第123-156页
        一、雷峰塔的佛教景观生产:从“佛舍利塔”到“镇妖圣塔”第124-137页
        二、雷峰新塔的旅游景观生产:从“佛塔”到“白蛇传塔”第137-149页
        三、政府主导下的景观重建:文化旅游压倒宗教信仰第149-156页
    第四节 景观话语:“白蛇传”断桥景观生产的爱情符号建构第156-170页
        一、断桥爱情景观符号的初步建构:《西湖竹枝词》第157-162页
        二、断桥爱情景观的强化与定型:“白蛇传”传说第162-167页
        三、断桥爱情景观的仪式生产:“断桥求婚”第167-170页
    小结:走向爱情的景观重建第170-172页
第三章 经济与信仰博弈中的镇江金山湖“白蛇传”景观生产第172-247页
    第一节 仪式与话语:金山寺“高僧降蛇”文化的景观符号生产第172-181页
        一、水陆法会:仪式行为叙事对降蛇文化的初构第173-177页
        二、僧蛇斗法:语言叙事对降蛇文化的强化第177-181页
    第二节 命名与改造:多重主体合力的法海洞景观生产第181-200页
        一、法海形象变迁:从“高僧”到“恶魔”第181-192页
        二、景观命名:从“裴公洞”到“法海洞”的景观生产第192-195页
        三、重构高僧形象的景观生产:多重生产主体的合谋第195-200页
    第三节 移植与游离:经济与信仰矛盾纠葛的白龙洞景观生产第200-214页
        一、景观移植:从“紫露洞”到“白龙洞”第200-207页
        二、暗示与游离:佛教信仰与旅游经济冲突下的白龙洞景观生产第207-214页
    第四节 情境与表演:政府主导的白娘子爱情文化园景观生产第214-245页
        一、水漫金山:白娘子爱情文化园的文化基因第216-220页
        二、情境型景观生产:主题公园的景观图谱第220-233页
        三、节事与表演型景观生产:从主题灯盏到白蛇传水景秀第233-245页
    小结:走向体系化的景观新建第245-247页
第四章 佛教信仰强化下的峨眉山“白蛇传”景观生产第247-269页
    第一节 符号生产:峨眉山佛教景观文化的历史建构第247-256页
        一、峨眉山道教景观的符号生产:从“道家仙山”到“道教名山”第248-251页
        二、峨眉山佛教景观的符号生产:从道教到佛教第251-256页
    第二节 景观迁移:佛教信仰主导下的峨眉山白龙洞景观生产第256-267页
        一、景观命名:从“连环洞”到“白龙洞”第256-260页
        二、景观迁移:从“白龙洞”到“白龙寺”第260-265页
        三、信仰主导:白龙洞景观生产的淡化第265-267页
    小结:走向淡忘的景观改造第267-269页
第五章 “白蛇传”当代景观生产的特征第269-310页
    第一节 从西湖走向江南:“白蛇传”景观及其生产的江南化第269-277页
        一、从西湖景观到江南景观:“白蛇传”的地域拓展第269-273页
        二、江南化:“白蛇传”景观生产的文化特征第273-277页
    第二节 从神圣走向世俗:“白蛇传”景观及其当代生产的世俗化第277-300页
        一、信仰景观:“白蛇传”的信仰主题及其信仰景观群第277-284页
        二、爱情生产:“白蛇传”当代景观生产的家庭伦理主题第284-300页
    第三节 从文化走向市场:“白蛇传”景观及其当代生产的商业化第300-310页
        一、市场运作:“白蛇传”景观生产的商业化趋势第300-304页
        二、积极传承:对景观生产商业化趋势的认识与引导第304-310页
结语第310-313页
附录第313-364页
    一、“白蛇传”核心景观图片选录第313-357页
        (一) 杭州西湖主要传说景观第313-330页
        (二) 镇江金山湖主要传说景观第330-351页
        (三) 峨眉山主要传说景观第351-357页
    二、“白蛇传”核心景观口传文本选录第357-364页
        吕洞宾卖汤团(断桥结前缘)第357-358页
        峨眉修仙(节选)第358-360页
        保和堂第360-362页
        法海洞和白龙洞(镇江金山)第362-363页
        许仕林祭塔二则(雷峰塔)第363-364页
参考文献第364-384页
    外文类举要第364-365页
    著作类举要第365-369页
    论文类举要第369-379页
    学位论文举要第379-380页
        博士论文第379页
        硕士论文第379-380页
    地方文献、笔记杂著举要第380-382页
    传说文献、异文举要第382-384页
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384-386页
    一、专著第384页
    二、论文第384页
    三、主持、参与的项目第384-385页
    四、所获奖项第385-386页
后记第386-387页

论文共3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学图像配准技术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全变分模型图像复原的一阶前向后向优化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