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6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页 |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2.2 “导学案”研究概述 | 第19-22页 |
| 2.2.1 “导学案”概念 | 第19页 |
| 2.2.2 “导学案”界定 | 第19-20页 |
| 2.2.3 “导学案”与教案的联系 | 第20-21页 |
| 2.2.4 “导学案”与“题案”的区别 | 第21-22页 |
| 2.3 “导学案”的优势 | 第22页 |
| 2.4 “导学案”的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2-23页 |
| 2.4.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3页 |
| 2.4.3 自主学习理论 | 第23-24页 |
| 2.4.4 合作学习理论 | 第24页 |
| 2.4.5 《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目标要求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实验研究设计 | 第25-30页 |
| 3.1 设计思路 | 第25页 |
| 3.2 研究重点及问题 | 第25-26页 |
| 3.3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 3.4 研究时间 | 第26-27页 |
| 3.5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3.6 调查工具 | 第27-28页 |
| 3.7 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 3.8 预期结论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导学案”设计与应用 | 第30-64页 |
| 4.1 “导学案”设计 | 第30-40页 |
| 4.1.1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 第30-32页 |
| 4.1.2 “导学案”设计的架构模型 | 第32-40页 |
| 4.2 实验前准备 | 第40-43页 |
| 4.2.1 实验前测成绩分析 | 第40-41页 |
| 4.2.2 实验前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41-43页 |
| 4.3 “导学案”应用实验 | 第43-57页 |
| 4.3.1 实验原则 | 第43页 |
| 4.3.2 英语听说课“导学案”设计实例 | 第43-49页 |
| 4.3.3 英语阅读课“导学案”设计实例 | 第49-57页 |
| 4.4 实验后结果分析 | 第57-64页 |
| 4.4.1 实验班与对照班考试成绩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 4.4.2 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 4.4.3 实验后师生访谈 | 第61-64页 |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4-67页 |
| 5.1 “导学案”应用研究结果 | 第64页 |
| 5.2 “导学案”应用研究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 第64-65页 |
| 5.3 “导学案”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体现出的特有优势 | 第65-66页 |
| 5.4 “导学案”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体现出的不足 | 第66页 |
| 5.5 本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结语 | 第67-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附录一 | 第74-76页 |
| 附录二 | 第76-80页 |
| 附录三 | 第80-82页 |
| 附录四 | 第82-84页 |
| 附录五 | 第84-104页 |
| 附录六 | 第104-108页 |
| 科研成果 | 第108-110页 |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