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小微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我国小微企业的界定及特征 | 第18-20页 |
2.1.1 我国小微企业的概念及认定标准 | 第18-19页 |
2.1.2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企业成长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2.1 无生命特征企业成长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有生命特征企业成长理论 | 第21-22页 |
2.3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3.1 影响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 第22-23页 |
2.3.2 影响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的外部因素 | 第23页 |
2.4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动力机制模型的分析 | 第26-36页 |
3.1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动力机制的模型构建 | 第26-30页 |
3.1.1 基础动力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26-28页 |
3.1.2 直接动力因素的影响机制分析 | 第28-30页 |
3.2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动力机制模型的实证研究设计 | 第30-31页 |
3.2.1 实证研究步骤 | 第31页 |
3.2.2 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 | 第31页 |
3.2.3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3.3 变量测量可操作化及调查问卷设计 | 第31-36页 |
3.3.1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的测量可操作化 | 第32页 |
3.3.2 基础动力因素测量的可操作化 | 第32页 |
3.3.3 直接动力因素测量的可操作化 | 第32-33页 |
3.3.4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3-36页 |
第四章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动力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6-60页 |
4.1 描述性统计 | 第36-38页 |
4.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8-46页 |
4.2.1 信度检验 | 第38-40页 |
4.2.2 效度检验 | 第40-46页 |
4.3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 第46-52页 |
4.3.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 第46-48页 |
4.3.2 结构方程模型的相关分析 | 第48-52页 |
4.4 我国园区小微企业成长动力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52-60页 |
4.4.1 基础动力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4.4.2 直接动力因素分析 | 第53-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0-6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A:调查问卷 | 第68-70页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