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高铁酸钾去除新兴有机污染物吲哚美辛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8页
    1.1 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概况第14-21页
        1.1.1 PPCPs的来源第14-17页
        1.1.2 PPCPs的污染现状第17-19页
        1.1.3 PPCPs的毒性及危害第19-21页
    1.2 吲哚美辛的介绍第21-23页
        1.2.1 吲哚美辛的理化性质第21页
        1.2.2 吲哚美辛的来源、分布及污染现状第21-22页
        1.2.3 吲哚美辛的毒性及危害第22-23页
        1.2.4 吲哚美辛的研究现状第23页
    1.3 高铁酸钾的介绍第23-25页
        1.3.1 高铁酸钾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原理第23-24页
        1.3.2 高铁酸钾去除PPCPs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5-28页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3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8-35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28-30页
        2.1.1 药品与试剂第28-29页
        2.1.2 实验仪器第29-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页
        2.2.1 实验溶液的配置第30页
        2.2.2 高铁酸钾与吲哚美辛的反应实验第30页
    2.3 分析测试方法第30-35页
        2.3.1 吲哚美辛浓度的测定第30-32页
        2.3.2 高铁酸钾浓度的测定第32页
        2.3.3 高铁酸钾降解吲哚美辛的产物鉴定第32-33页
        2.3.4 发光菌急性毒性的测定第33页
        2.3.5 ECOSAR毒性预测第33-34页
        2.3.6 TOC的测定第34-35页
第三章 高铁酸钾氧化吲哚美辛的动力学研究第35-47页
    3.1 前言第35页
    3.2 高铁酸钾氧化降解吲哚美辛的实验第35-36页
    3.3 高铁酸钾与吲哚美辛的反应动力学第36-46页
        3.3.1 反应动力学分析第36页
        3.3.2 反应级数的确定第36-38页
        3.3.3 IDM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8-39页
        3.3.4 pH值的影响第39-43页
        3.3.5 温度的影响第43-46页
    3.4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高铁酸钾与吲哚美辛的反应机理分析第47-54页
    4.1 前言第47-48页
    4.2 高铁酸钾氧化吲哚美辛的产物分析第48-49页
    4.3 高铁酸钾与吲哚美辛的反应途径推断第49-51页
    4.4 高铁酸钾氧化吲哚美辛过程中毒性及 TOC 的变化第51-53页
    4.5 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实际水体中高铁酸钾对吲哚美辛的去除效果第54-63页
    5.1 前言第54页
    5.2 实际水体中吲哚美辛的去除效果第54-55页
    5.3 不同形态氮对吲哚美辛降解的影响第55-58页
        5.3.1 硝酸根对IDM降解的影响第56页
        5.3.2 亚硝酸根对IDM降解的影响第56-57页
        5.3.3 铵根对IDM降解的影响第57-58页
    5.4 金属离子对吲哚美辛降解的影响第58-61页
        5.4.1 铁离子对IDM降解的影响第58-59页
        5.4.2 亚铁离子对IDM降解的影响第59-60页
        5.4.3 镁离子对IDM降解的影响第60-61页
    5.5 碳酸氢根离子对吲哚美辛降解的影响第61页
    5.6 富里酸对吲哚美辛降解的影响第61-62页
    5.7 小结第62-63页
结论与建议第63-65页
    主要结论第63-64页
    创新点第64页
    建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丽江市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研究
下一篇:“微时代”社会交往方式嬗变的伦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