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导言 | 第10-17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2.国外相关研究情况 | 第13-15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教育能力 | 第15页 |
2.教学能力 | 第15页 |
3.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 第15-17页 |
一、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第17-36页 |
(一)通识能力的调查 | 第18-30页 |
1.核心能力 | 第18-24页 |
2.外生能力 | 第24-30页 |
(二)特质能力的调查 | 第30-36页 |
1.农村生活与教育教学结合的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 第30-32页 |
2.融合乡土文化于教育教学能力的差异性分析 | 第32-34页 |
3.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 第34-36页 |
二、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一)农村小学教师中科任教师教学能力明显低于班主任教师 | 第36页 |
(二)乡镇与村屯地域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差异很大 | 第36页 |
(三)农村小学正式编制教师的教学能力要高于其他编制类型的教师 | 第36页 |
(四)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欠缺 | 第36-38页 |
三、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3页 |
(一)个人因素 | 第38-39页 |
1.农村小学教师自身身份的流失 | 第38页 |
2.农村小学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欠缺 | 第38-39页 |
3.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 第39页 |
(二)学校环境因素 | 第39-40页 |
1.科任教师对班主任教学能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2.学生因素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 第40页 |
3.农村小学的管理模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 第40页 |
(三)社会环境因素 | 第40-43页 |
1.乡镇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高于村屯小学教师 | 第40-41页 |
2.乡镇家长比村屯家长更配合教师工作 | 第41页 |
3.编制类型对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 第41-43页 |
四、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 第43-49页 |
(一)教师群体与个体的内驱力作用 | 第43-44页 |
1.形成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合作共同体 | 第43页 |
2.以强化学习意识促进教学反思 | 第43-44页 |
3.形成村屯与镇小之间的教师合作共同体 | 第44页 |
(二)学校给予教师能力提升的外在作用 | 第44-46页 |
1.积极聘请资深教师进行教学指导 | 第44-45页 |
2 增强科研氛围 | 第45页 |
3.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 | 第45页 |
4.强化对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 | 第45-46页 |
5.建立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师评价机制 | 第46页 |
(三)社会制度营造教师能力提升的环境 | 第46-49页 |
1.建立家长资源库制度 | 第46-47页 |
2.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检查机制 | 第47页 |
3.建立合理有效的编制制度 | 第47-48页 |
4.建立农村小学的行政与财政扶持制度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