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7-8页
英文摘要第8-9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8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20页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0-21页
        1.4.1 本文创新点第20-21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21页
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第21-25页
    2.1 农村中小企业内涵及特点第21-22页
        2.1.1 农村中小企业的内涵第21页
        2.1.2 农村中小企业的特点第21-22页
        2.1.3 中小企业融资第22页
    2.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第22-25页
        2.2.1 MM理论第22-23页
        2.2.2 财务契约理论第23-24页
        2.2.3 权衡理论第24-25页
3 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第25-29页
    3.1 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第25-29页
        3.1.1 银保企合作、信用担保、股权融资是主要融资措施第26页
        3.1.2 担保融资机构实力增强第26-27页
        3.1.3 担保机构、体系加强,担保团队初步形成第27页
        3.1.4 银行仍是农村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第27-28页
        3.1.5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有所缓解第28页
        3.1.6 地方性金融机构营销贷款最为灵活第28-29页
4.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9-36页
    4.1 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第29-32页
        4.1.1 中小企业发展缺乏资金第29页
        4.1.2 靠自身企业经营资金积累,融资方式单一第29-30页
        4.1.3 信用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融资门槛高第30页
        4.1.4 新型金融组织发展受到制约, 企业自身问题导致发展活力低下第30-31页
        4.1.5 贷款主要方式为抵押贷款与担保贷款,贷款方式少第31-32页
    4.2 中小企业本身存在一些缺陷第32-34页
        4.2.1 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不高第32页
        4.2.2 农村中小企业担保难度大第32-33页
        4.2.3 农村中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第33页
        4.2.4 银行贷款难度大,融资渠道少而贵第33-34页
    4.3 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关系紧张第34-35页
    4.4 银行与中小企业沟通渠道不顺畅第35页
    4.5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整体建设慢第35-36页
5.解决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第36-54页
    5.1 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经验借鉴第36-43页
        5.1.1“温州模式”融资对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警示第36-38页
        5.1.2 韩国“新村运动”对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启示第38-43页
    5.2 潍坊市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与建议第43-47页
        5.2.1 要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第44页
        5.2.2 深入激活民间资本,增加融资方式第44-45页
        5.2.3 成立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降低融资成本第45-46页
        5.2.4 创建适宜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担保贷款系统第46页
        5.2.5 促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第46-47页
    5.3 加快直接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渠道建设步伐第47-51页
        5.3.1 加快直接融资渠道建设步伐第47-49页
        5.3.2 加快间接融资渠道建设步伐第49-51页
    5.4 提高农村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完善信用担保机制第51-53页
        5.4.1 建立担保风险共担机制,促进业务合作与发展第51页
        5.4.2 成立信用担保基金,设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第51-52页
        5.4.3 加强监管,引导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第52页
        5.4.4 提高对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沟通第52-53页
    5.5 改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第53-54页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畜牧企业纵向一体化经营绩效研究
下一篇:科技金融发展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以广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