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本论文专业术语的注释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MIMO技术简介 | 第17-19页 |
1.2.1 单用户MIMO系统 | 第17-18页 |
1.2.2 多用户MIMO系统 | 第18页 |
1.2.3 多小区MIMO系统 | 第18-19页 |
1.3 5G关键技术概述 | 第19-21页 |
1.3.1 大规模MIMO技术 | 第20页 |
1.3.2 Small cell技术 | 第20-21页 |
1.4 论文的工作安排 | 第21-23页 |
1.5 数学符号约定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分布式MIMO传输技术基础 | 第24-36页 |
2.1 分布式MIMO系统模型 | 第24-25页 |
2.2 分布式MIMO信道模型 | 第25-31页 |
2.2.1 无线信道的大尺度衰落 | 第25-27页 |
2.2.2 无线信道的小尺度衰落 | 第27-28页 |
2.2.3 分布式MIMO信道建模 | 第28-30页 |
2.2.4 性能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2.3 多用户MIMO系统中预编码技术 | 第31-34页 |
2.3.1 线性多用户预编码系统模型 | 第31-32页 |
2.3.2 线性多用户预编码算法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下行多用户分布式MIMO系统容量研究 | 第36-54页 |
3.1 分布式MIMO理论信道容量 | 第36-42页 |
3.1.1 MIMO理论信道容量 | 第36-38页 |
3.1.2 分布式MIMO信道容量仿真和分析 | 第38-42页 |
3.2 下行多用户分布式MIMO系统容量 | 第42-47页 |
3.2.1 多用户MIMO系统模型 | 第42-44页 |
3.2.2 基于空间相关阴影下的MU-MIMO信道模型 | 第44-46页 |
3.2.3 MU-MIMO系统的和速率 | 第46-47页 |
3.3 仿真研究和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3.3.1 仿真场景和参数 | 第47-48页 |
3.3.2 仿真结果和分析 | 第48-52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52-54页 |
第四章 下行多小区分布式MIMO系统容量研究 | 第54-70页 |
4.1 多小区MU-MIMO系统模型 | 第54-55页 |
4.2 多小区MU-MIMO系统中预编码方案的设计 | 第55-59页 |
4.2.1 基于单小区模式下的ZF预编码 | 第55-56页 |
4.2.2 基于多小区协作处理的ZF预编码 | 第56-57页 |
4.2.3 基于等效信道下的ZF预编码方案 | 第57-59页 |
4.3 多小区MU-MIMO系统和速率 | 第59-61页 |
4.3.1 单小区模式MU-MIMO系统的和速率 | 第59-60页 |
4.3.2 多小区协作MU-MIMO系统的和速率 | 第60页 |
4.3.3 等效信道下的MU-MIMO系统的和速率 | 第60-61页 |
4.4 性能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61-67页 |
4.4.1 仿真场景和参数 | 第61-62页 |
4.4.2 仿真的结果和分析 | 第62-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70页 |
第五章 分层异构网络架构MIMO系统的研究 | 第70-96页 |
5.1 二层架构MIMO系统模型 | 第70-71页 |
5.2 不同双工方式下MIMO系统中的干扰链路 | 第71-73页 |
5.2.1 FDMA-FDD和FDMA-TDD模式 | 第71-72页 |
5.2.2 CoTDD和CoRTDD模式 | 第72-73页 |
5.3 多用户二层架构MIMO系统的性能研究 | 第73-78页 |
5.3.1 系统的容量域 | 第73-77页 |
5.3.2 基于ZFBF和RZF的预编码改进方案 | 第77-78页 |
5.4 多小区二层架构MIMO系统的性能研究 | 第78-84页 |
5.4.1 系统的容量域 | 第78-82页 |
5.4.2 基于RZF的系统预编码方案的设计 | 第82-84页 |
5.5 性能仿真和结果分析 | 第84-94页 |
5.5.1 多用户场景下的仿真分析 | 第84-89页 |
5.5.2 多小区场景下的仿真分析 | 第89-9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6-100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96-97页 |
6.2 展望 | 第9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作者简介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