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结构抗震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3 基础隔震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1.3.1 基础隔震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1.3.2 基础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性 | 第12页 |
1.3.3 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1.4 砌体结构概述 | 第14-17页 |
1.4.1 砌体结构的特点 | 第14-15页 |
1.4.2 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及其主要震害 | 第15-17页 |
1.5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1.6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低周往复试验 | 第20-30页 |
2.1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低周往复试验概况 | 第20-23页 |
2.1.1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构成 | 第20-21页 |
2.1.2 低周往复试验加载方案 | 第21-23页 |
2.2 钢管混凝土隔震支座低周往复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7页 |
2.2.1 试验结果 | 第23-24页 |
2.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4-26页 |
2.2.3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恢复力与位移关系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30页 |
第三章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隔震效果分析 | 第30-82页 |
3.1 时程分析地震波选取方法 | 第30-31页 |
3.2 算例概况 | 第31-32页 |
3.3 结构建模过程及各层恢复力模型 | 第32-34页 |
3.3.1 建模过程 | 第32-33页 |
3.3.2 结构各层恢复力模型 | 第33-34页 |
3.4 地震波筛选 | 第34-42页 |
3.4.1 7度区地震波筛选结果 | 第34-37页 |
3.4.2 8度区地震波筛选结果 | 第37-39页 |
3.4.3 9度区地震波筛选结果 | 第39-42页 |
3.5 7度区隔振效果分析 | 第42-55页 |
3.6 8度区隔震效果分析 | 第55-68页 |
3.7 9度区隔震效果分析 | 第68-81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经济性分析 | 第82-90页 |
4.1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成本 | 第82-84页 |
4.2 隔震成本分析 | 第84-88页 |
4.2.1 Ⅰ类场地隔震成本分析 | 第85-86页 |
4.2.2 Ⅱ类场地隔震成本分析 | 第86-87页 |
4.2.3 Ⅲ类场地隔震成本分析 | 第87-8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五章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砌体房屋规程关键问题 | 第90-100页 |
5.1 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刚度计算公式的建立 | 第90-96页 |
5.1.1 钢管混凝土柱直径为 140mm时的刚度拟合 | 第90-91页 |
5.1.2 钢管混凝土柱直径为 168mm时的刚度拟合 | 第91-93页 |
5.1.3 钢管混凝土柱直径为 219mm时的刚度拟合 | 第93-95页 |
5.1.4 刚度公式的统一 | 第95-96页 |
5.2 设计时钢管混凝土柱隔震支座的选择 | 第96-9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00-10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作者简介 | 第10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0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