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绪论 | 第12-23页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2-14页 |
(一) 选题缘 | 第12-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1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三) 研究评述 | 第20-21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 | 第21页 |
(二)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 第21-22页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一章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沿革 | 第23-36页 |
第一节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理论渊源 | 第23-30页 |
一、中国古代知行观 | 第23-24页 |
二、西方实践教育理论 | 第24-25页 |
三、马克思恩格斯实践教育思想 | 第25-30页 |
(一) 实践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 第26页 |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26-29页 |
(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践教育的主要方式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新中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历史沿革 | 第30-36页 |
一、奠基: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1949-1966年) | 第31-32页 |
二、发展完善: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 | 第32-36页 |
(一) 自发兴起(1978-1982年) | 第32-33页 |
(二) 探索发展(1983-1998年) | 第33-34页 |
(三) 完善成熟(1998年至今)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分析——以N校为例 | 第36-51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36-38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一) 定性研究方法 | 第36页 |
(二) 定量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二、样本情况简介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分析 | 第38-51页 |
一、N校暑期社会实践概况 | 第38-41页 |
二、暑期社会实践中的指导老师 | 第41-42页 |
三、暑期社会实践中的大学生 | 第42-48页 |
(一) 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态度和动机 | 第42-44页 |
(二) 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行为表现 | 第44-48页 |
四、暑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的影响 | 第48-51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存在问题分析 | 第51-64页 |
第一节 学校层面的问题 | 第51-58页 |
一、宣传力度不够 | 第51-53页 |
二、前期培训不足 | 第53-55页 |
三、经费支撑不强 | 第55-56页 |
四、考评机制不健全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指导老师层面的问题 | 第58-60页 |
一、指导老师构成不太合理 | 第58-59页 |
二、部分指导老师态度不够积极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学生层面的问题 | 第60-64页 |
一、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不强 | 第60-61页 |
二、部分大学生行为表现被动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改善的对策建议 | 第64-75页 |
第一节 加强暑期社会实践培训 | 第64-65页 |
一、暑期社会实践培训的必要性 | 第64页 |
二、加强培训:宣讲会和宣传手册相结合 | 第64-65页 |
第二节 完善激励机制 | 第65-69页 |
一、加强对学生的激励:物质、精神、竞争激励三管齐下 | 第65-68页 |
(一) 物质性激励:增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支持 | 第65-66页 |
(二) 竞争性激励:暑期社会实践与学分挂钩 | 第66-67页 |
(三) 精神性激励: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 第67-68页 |
二、加强对指导老师的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 第68-69页 |
(一) 物质性激励:计入工作量 | 第68页 |
(二) 精神性激励:自我价值的体现 | 第68-69页 |
第三节 建立公正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 第69-71页 |
一、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 第69-70页 |
二、建立公正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 第70-71页 |
(一) 立项评审标准透明化:保证学生起点公平 | 第70页 |
(二) 加强过程监督:提高实践活动质量 | 第70-71页 |
(三) 建立反馈和申诉机制:增强考核评价效力 | 第71页 |
第四节 建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暑期社会实践衔接机制 | 第71-75页 |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72页 |
二、建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暑期社会实践衔接机制 | 第72-75页 |
(一) 可能性:国家支持中小学社会实践 | 第72-73页 |
(二) 必要性: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5-77页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75页 |
二、研究可能创新之处 | 第75-76页 |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76-77页 |
附录1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77-85页 |
附录2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 第85-90页 |
附录3 N访谈记录 | 第90-110页 |
附录4 N校暑期社会实践选题资料 | 第110-112页 |
附录5 N校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通知 | 第112-114页 |
附录6 N校暑期社会实践评奖办法 | 第114-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