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中文阅读中“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眼动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1-34页
    1 阅读中词汇加工的重要作用第12页
    2 不同位置信息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第12-21页
        2.1 拼音文字与汉字的特点及区别第12-14页
        2.2 拼音文字中不同位置信息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第14-15页
        2.3 中文不同位置信息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第15-16页
        2.4 拼音文字阅读中的“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第16-19页
        2.5 中文阅读中的“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第19-20页
        2.6 关于“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理论解释第20-21页
    3 阅读中的词汇加工模型第21-28页
        3.1 基于拼音文字的词汇加工模型第21-23页
        3.2 中文词汇加工模型第23-28页
            3.1.1 中文词汇加工多层次激活模型第23-26页
            3.1.2 中文词切分与词识别模型第26-28页
            3.1.3 中文词汇加工模型比较分析第28页
    4 阅读与眼动的关系第28-34页
        4.1 阅读中的基本眼动特征第28-29页
        4.2 阅读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第29-32页
        4.3 阅读的眼动控制模型第32-34页
第二部分 研究思路与研究设计第34-41页
    1 问题提出第34-36页
    2 研究目的第36页
    3 研究设计第36-38页
    4 研究意义第38-39页
        4.1 理论意义第38-39页
        4.2 实践意义第39页
    5 本研究的创新第39-41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41-75页
    研究一 中文阅读中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验证: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第41-47页
        1 实验1 中文自然阅读中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眼动研究第41-47页
            1.1 实验目的第41-42页
            1.2 研究方法第42-44页
            1.3 结果第44-45页
            1.4 讨论第45-47页
    研究二 正字法模糊性对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调节:来自中央凹加工的证据第47-67页
        1 引言第47-48页
        2 实验2 整句分半呈现下正字法模糊性对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影响第48-58页
            2.1 实验目的第48页
            2.2 研究方法第48-52页
            2.3 结果第52-56页
            2.4 讨论第56-58页
        3 实验3 目标字分半呈现下正字法模糊性对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影响第58-67页
            3.1 实验目的第58页
            3.2 研究方法第58-60页
            3.3 结果第60-63页
            3.4 讨论第63-67页
    研究三 正字法模糊性对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调节:来自副中央凹加工的证据第67-75页
        1 实验4 上半部分优势效应及正字法模糊性调节作用的预视加工第67-75页
            1.1 实验目的第67页
            1.2 研究方法第67-69页
            1.3 结果第69-72页
            1.4 讨论第72-75页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第75-88页
    1 中文阅读中“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现象及原因分析第75-78页
    2 正字法模糊性对“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影响及调节机制第78-80页
    3 中文与拼音文字中“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比较分析第80-82页
    4 “上半部分优势效应”的加工机制——对中文词汇加工模型的完善第82-85页
    5 “上半部分优势效应”在中文阅读与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第85-87页
    6 未来研究展望第87-88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佛大学章程研究
下一篇:生活化背景下的中学生物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