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光伏电气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论文的目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1.1 论文的目的 | 第14-15页 |
1.1.2 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国内外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光伏发电历史 | 第16页 |
1.2.2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2.3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1 设计部分 | 第20页 |
1.3.2 研究方案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2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相关概念 | 第22-27页 |
2.1 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 | 第23-25页 |
2.2.1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 | 第23页 |
2.2.2 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 | 第23-25页 |
2.3 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建筑光伏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 第27-50页 |
3.1 总体结构设计 | 第27-30页 |
3.2 光伏阵列设计 | 第30-36页 |
3.2.1 光伏组件选型 | 第30-32页 |
3.2.2 光伏阵列的排布 | 第32-36页 |
3.3 汇流箱设计 | 第36-38页 |
3.4 控制-逆变一体机设计 | 第38-44页 |
3.4.1 控制-逆变方案 | 第39-41页 |
3.4.2 逆变器配置 | 第41-44页 |
3.5 蓄电池设计 | 第44-48页 |
3.5.1 蓄电池的连接方式对充放电的影响 | 第45-48页 |
3.6 防雷保护 | 第48-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建筑光伏电气系统的优化与研究 | 第50-63页 |
4.1 逆变器优化 | 第50-52页 |
4.2 阴影对发电量影响的研究 | 第52-62页 |
4.2.1 实验模型 | 第53-55页 |
4.2.2 测试方法和步骤 | 第55-56页 |
4.2.3 优化前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6-58页 |
4.2.4 辐射强度对遮挡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5 优化后测试结果及比较分析 | 第59-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光伏系统数据分析 | 第63-68页 |
5.1 电能计量 | 第63页 |
5.2 发电和用电情况 | 第63-65页 |
5.3 光伏建筑一体化并入配电网后问题 | 第65-67页 |
5.4 小章总结 | 第67-68页 |
6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