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热电厂300MW机组的节能诊断及优化方案的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5-16页 |
1 绪论 | 第16-23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1.1.1 中国能源现状 | 第16-17页 |
1.1.2 火电机组能效现状 | 第17-18页 |
1.2 火电机组节能诊断方法 | 第18-21页 |
1.2.1 常规热平衡法 | 第18-19页 |
1.2.2 循环函数法 | 第19页 |
1.2.3 矩阵分析法 | 第19-20页 |
1.2.4 等效热降法 | 第20-2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抚顺热电厂300MW机组设备概况及运行现状 | 第23-35页 |
2.1 机组概况 | 第23-25页 |
2.1.1 锅炉设备概况 | 第23-24页 |
2.1.2 汽机设备概况 | 第24-25页 |
2.2 机组运行参数 | 第25-32页 |
2.2.1 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 | 第25-27页 |
2.2.2 锅炉侧运行参数 | 第27-28页 |
2.2.3 汽机侧运行参数 | 第28页 |
2.2.4 加热器运行现状 | 第28-32页 |
2.2.5 凝汽器运行现状 | 第32页 |
2.3 机组经济指标分析 | 第32-35页 |
2.3.1 抽汽等效热降及抽汽效率计算 | 第32-34页 |
2.3.2 新蒸汽等效热降及装置效率计算 | 第34页 |
2.3.3 汽轮机热耗及标准煤耗计算 | 第34-35页 |
3 机组主要设备和系统节能诊断 | 第35-54页 |
3.1 通流效率节能诊断 | 第36-39页 |
3.1.1 汽缸效率节能诊断 | 第36-38页 |
3.1.2 汽封漏汽节能诊断 | 第38-39页 |
3.2 机组运行参数节能诊断 | 第39-45页 |
3.2.1 给水温度节能诊断 | 第39-41页 |
3.2.2 主汽压力节能诊断 | 第41页 |
3.2.3 主汽温度节能诊断 | 第41-42页 |
3.2.4 再热温度节能诊断 | 第42页 |
3.2.5 再热压损节能诊断 | 第42-43页 |
3.2.6 抽汽压损节能诊断 | 第43-44页 |
3.2.7 排汽压力节能诊断 | 第44-45页 |
3.2.8 排烟温度节能诊断 | 第45页 |
3.3 辅助设备节能诊断 | 第45-47页 |
3.3.1 加热器端差节能诊断 | 第45-47页 |
3.3.2 给水泵节能诊断 | 第47页 |
3.4 热力系统节能诊断 | 第47-49页 |
3.4.1 给水泵汽轮机用汽节能诊断 | 第47-48页 |
3.4.2 减温水节能诊断 | 第48-49页 |
3.5 厂用电率节能诊断 | 第49-50页 |
3.6 机组总能耗分析 | 第50-54页 |
4 抚顺热电厂300MW机组节能优化方案 | 第54-69页 |
4.1 凝汽器真空节能优化方案 | 第54-62页 |
4.1.1 循环冷却水优化运行 | 第55-59页 |
4.1.2 提高真空严密性 | 第59-60页 |
4.1.3 真空泵优化 | 第60页 |
4.1.4 提高凝汽器换热面清洁度 | 第60-62页 |
4.2 通流部分节能优化方案 | 第62-63页 |
4.2.1 通流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 第62页 |
4.2.2 通流部分节能优化方案 | 第62-63页 |
4.3 给水泵汽轮机排汽方式优化方案 | 第63-64页 |
4.4 喷水减温节能优化方案 | 第64-66页 |
4.4.1 过热器喷水减温节能优化方案 | 第64-65页 |
4.4.2 再热器喷水减温节能优化方案 | 第65-66页 |
4.5 机组运行参数节能优化方案 | 第66-67页 |
4.5.1 提高给水温度 | 第66页 |
4.5.2 降低排烟温度 | 第66-67页 |
4.6 加热器端差节能优化方案 | 第67-69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5.1 结论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A 汽轮机组试验测点清单及测量仪表 | 第74-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