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1.4.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1.4.2 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2. 管制的目的与方式:河源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现状 | 第22-27页 |
2.1 河源市交通概况 | 第22-24页 |
2.2 管制的目的: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便捷交通 | 第24页 |
2.3 管制的方式:经济性管制与社会性管制 | 第24-27页 |
2.3.1 经济性管制 | 第25页 |
2.3.2 社会性管制 | 第25-27页 |
3. 管制失灵:河源市交通拥堵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7-34页 |
3.1 河源市交通拥堵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3.1.1 缺乏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 | 第27页 |
3.1.2 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 | 第27-28页 |
3.1.3 城市交通综合管理能力不强 | 第28页 |
3.1.4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 第28-29页 |
3.1.5 遵守交规的教育不到位 | 第29-30页 |
3.2 河源市交通拥堵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3.2.1 交通拥堵治理的认知不到位 | 第30-31页 |
3.2.2 拥堵治理资金投入不到位 | 第31页 |
3.2.3 社会管制措施不到位 | 第31-32页 |
3.2.4 交通公共物品供给不到位 | 第32-33页 |
3.2.5 新技术的引入不到位 | 第33-34页 |
4. 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经验及启示 | 第34-40页 |
4.1 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经验 | 第34-38页 |
4.1.1 纽约经验 | 第34-35页 |
4.1.2 吉隆坡经验 | 第35-36页 |
4.1.3 东京经验 | 第36-38页 |
4.2 国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启示 | 第38-40页 |
4.2.1 强化城市交通供给 | 第38页 |
4.2.2 倡导多元交通管控 | 第38-39页 |
4.2.3 关注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 第39页 |
4.2.4 建立健全城市交通管理制度体系 | 第39-40页 |
5. 优化河源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的对策探讨 | 第40-47页 |
5.1 提高认识: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 第40-41页 |
5.2 完善方式:经济手段与社会手段两手齐抓 | 第41-44页 |
5.2.1 完善经济管制手段 | 第41-43页 |
5.2.2 完善社会管制手段 | 第43-44页 |
5.3 提升能力: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执法力度 | 第44-45页 |
5.4 治理创新:引入新的交通管理技术手段 | 第45-47页 |
6.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