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再生技术发展的基本状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再生技术发展基本状况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旧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 第17-31页 |
2.1 依托工程情况 | 第17-19页 |
2.2 旧沥青路面历史资料 | 第19-23页 |
2.2.1 项目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2.2.2 原沥青路面技术指标要求 | 第20-23页 |
2.3 旧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成因 | 第23-26页 |
2.4 沥青路面维修历史及效果评价 | 第26-28页 |
2.5 旧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及中修处治方案的确定 | 第28-30页 |
2.5.1 旧沥青路面路况评定 | 第28-29页 |
2.5.2 中修处治方案的确定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和性能研究 | 第31-45页 |
3.1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原理 | 第31-32页 |
3.2 就地热再生技术各性能指标要求 | 第32-34页 |
3.3 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 第34-39页 |
3.3.1 沥青及再生剂性能试验 | 第34-35页 |
3.3.2 旧路面材料RAP的沥青性能试验 | 第35-37页 |
3.3.3 集料试验 | 第37-39页 |
3.4 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 | 第39-44页 |
3.4.1 集料技术要求 | 第39-40页 |
3.4.2 AC-13C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 | 第40-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就地热再生技术施工质量控制及实施效果评价 | 第45-65页 |
4.1 就地热再生技术方案及质量控制要点 | 第45-50页 |
4.2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要求 | 第50-56页 |
4.2.1 旧路段的加热与铣刨 | 第50-51页 |
4.2.2 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 | 第51-54页 |
4.2.3 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 第54-56页 |
4.3 就地热再生后路面综合性能评价 | 第56-62页 |
4.3.1 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模型 | 第56-58页 |
4.3.2 就地热再生路面综合性能评价 | 第58-62页 |
4.4 交通组织 | 第62-63页 |
4.4.1 交通组织基本原则 | 第62页 |
4.4.2 交通组织细则 | 第62-63页 |
4.4.3 其它事项 | 第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