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研究--以L平台公司A区棚改项目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第10-13页
        1.2.2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传统的融资模式第13-14页
        1.2.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新型的融资模式第14-15页
        1.2.4 文献评述第15页
    1.3 研究目标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技术路线图第17-19页
2. 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 委托代理理论第19页
    2.2 公共产品理论第19-20页
    2.3 财政分权理论第20-21页
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融资模式的发展第21-31页
    3.1 传统融资模式第21-23页
        3.1.1 转移支付第21页
        3.1.2 债务性融资第21-22页
        3.1.3 资产融资第22-23页
    3.2 传统融资模式存在的缺陷第23-25页
        3.2.1 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信息不够公开、缺乏监督第23页
        3.2.2 债务性融资会增加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第23-24页
        3.2.3 资产融资模式不可持续,且对房价有负面影响第24-25页
    3.3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新型融资模式第25-31页
        3.3.1 几种新型融资模式第25-28页
        3.3.2 发展新型融资模式的意义第28-29页
        3.3.3 发展新型融资模式的保障措施第29-31页
4. L平台公司A区棚改项目融资模式的选择第31-43页
    4.1 L平台公司简介第31页
    4.2 A区棚改项目简介第31-33页
        4.2.1 A区棚改项目工程概况第31-33页
        4.2.2 A区棚改项目二期工程资金需求第33页
    4.3 A区棚改项目的融资模式选择第33-37页
        4.3.1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下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第33-35页
        4.3.2 PPP模式第35-36页
        4.3.3 农发基金入股模式第36页
        4.3.4 成立产业基金融资第36-37页
    4.4 新型融资模式在A区棚改项目中的运作效果第37-39页
    4.5 A区棚改项目运用新型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第39-43页
        4.5.1 A区棚改项目运用新型融资模式存在的风险第39-41页
        4.5.2 新型融资模式的风险防范第41-43页
5. 推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新型融资模式的建议第43-47页
    5.1 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营机制第43页
    5.2 加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转型发展第43-44页
    5.3 拓宽融资渠道,引入民间资本第44页
    5.4 完善相关制度促进新型融资模式推广第44-47页
6. 结论及展望第47-49页
    6.1 本文结论第47页
    6.2 研究展望第47-49页
致谢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下XX地税局税收风险监控研究
下一篇:基于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光致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设计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