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4.1 城镇化 | 第15页 |
1.4.2 农村职业教育 | 第15-16页 |
1.5 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 | 第21-34页 |
2.1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 第21-28页 |
2.1.1 起步发展阶段(1949~1977) | 第21-23页 |
2.1.2 快速发展时期(1978~1990) | 第23-25页 |
2.1.3 结构调整时期(1991~2003) | 第25-26页 |
2.1.4 转型调整时期(2004~2015) | 第26-28页 |
2.2 城镇化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影响 | 第28-30页 |
2.2.1 城镇化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28-29页 |
2.2.2 城镇化要求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改革 | 第29-30页 |
2.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型定位 | 第30-32页 |
2.3.1 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2.3.2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新型定位 | 第31-32页 |
2.4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2.4.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2页 |
2.4.2 福斯特的农村职业教育理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3.1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 | 第34-39页 |
3.1.1 农村职业学校数量减少,并逐渐向城镇聚拢 | 第34-35页 |
3.1.2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数量急剧下降,职业教育生源基础薄弱 | 第35-36页 |
3.1.3 农科专业不断萎缩,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 第36-37页 |
3.1.4 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合理 | 第37-38页 |
3.1.5 农村职业教育法制落实不到位 | 第38页 |
3.1.6 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不能满足高层次的教育需求 | 第38-39页 |
3.2 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3.2.1 农村职业学校没有被得到广泛认可 | 第39页 |
3.2.2 农村职业教育受到普通教育的冲击 | 第39-40页 |
3.2.3 农科专业设置不科学、教材落后 | 第40页 |
3.2.4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 | 第40-41页 |
3.2.5 法律规定缺乏操作性,监管机制不完善 | 第41页 |
3.2.6 职业教育学历体系不够科学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 第42-49页 |
4.1 强化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再认识 | 第42-44页 |
4.1.1 优化农村职业教育政策 | 第42-43页 |
4.1.2 加快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第43-44页 |
4.1.3 加大宣传力度 | 第44页 |
4.2 科学设置涉农专业,提高涉农专业水平 | 第44-45页 |
4.3 以产业结构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合理 | 第45-46页 |
4.3.1 调整专业结构 | 第45页 |
4.3.2 与地方产业结构相结合,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 第45页 |
4.3.3 科学预测适度超前专业 | 第45-46页 |
4.4 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确保农村职业教育法律落实 | 第46页 |
4.5 构建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 | 第46-47页 |
4.5.1 学历教育体系的建设 | 第46-47页 |
4.5.2 非学历教育体系的建设 | 第47页 |
4.6 以制度建设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 | 第47-49页 |
4.6.1 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流通体系 | 第47-48页 |
4.6.2 建立农村职业教育成本补偿机制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