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媒介素养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公务员媒介素养研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1.4.1 内涵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媒体” | 第14-15页 |
1.4.2 公务员、公职人员与官员的区别 | 第15页 |
1.4.3 媒介素养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1.4.4 公务员媒介素养的定义及构成 | 第16-20页 |
第2章 新媒体时代公务员媒介素养面临的挑战 | 第20-33页 |
2.1 媒介环境的变化 | 第20-21页 |
2.1.1 传播主体的公众化 | 第20页 |
2.1.2 传播内容的公开化 | 第20-21页 |
2.1.3 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 第21页 |
2.2 管理方式的变化 | 第21-24页 |
2.2.1 管理秩序从严格规范向宽松无序转变 | 第21-22页 |
2.2.2 管理主体从专业性组织向非专业化个体转变 | 第22-23页 |
2.2.3 管理体制的变化 | 第23-24页 |
2.3 传播机制的变化 | 第24-28页 |
2.3.1 传播要素 | 第24-25页 |
2.3.2 传播模式 | 第25-28页 |
2.4 网络舆论监督的兴起 | 第28-30页 |
2.4.1 网络舆论监督快速发展 | 第29-30页 |
2.4.2 网络舆论监督兴起的表征及影响 | 第30页 |
2.5 新媒体时代公共话语权的重构 | 第30-33页 |
2.5.1 网络“公共领域”的出现及强化 | 第31-32页 |
2.5.2 公共话语权重构的成因及应对 | 第32-33页 |
第3章 新媒体时代公务员媒介素养缺失的成因 | 第33-41页 |
3.1 公务员媒介素养缺失的表征 | 第33-34页 |
3.1.1 私人传播空间与公共传播空间的混淆 | 第33-34页 |
3.1.2 执政传播行为与个体传播行为的混同 | 第34页 |
3.1.3 对“全民皆记者”潮流的忽视 | 第34页 |
3.2 内因:媒体沟通能力的欠缺与媒介素养培育的空白 | 第34-38页 |
3.3 外因:信息公开力度不足与舆论引导机制的缺失 | 第38-41页 |
3.3.1 信息公开制度有待完善 | 第38-39页 |
3.3.2 缺位失语的问题仍然突出 | 第39-40页 |
3.3.3 信息发布的严谨性有待提高 | 第40-41页 |
第4章 新媒体时代公务员媒介素养提升的路径 | 第41-56页 |
4.1 树立正确的媒介观 | 第41-44页 |
4.1.1 树立平等沟通意识 | 第41-42页 |
4.1.2 树立信息公开意识 | 第42页 |
4.1.3 树立积极表达意识 | 第42-43页 |
4.1.4 树立舆论监督意识 | 第43-44页 |
4.2 开展公务员媒介素养培训 | 第44-50页 |
4.2.1 构建全方位的培训体系 | 第44页 |
4.2.2 开展针对性的媒介知识培训 | 第44-46页 |
4.2.3 提高媒介沟通能力 | 第46-48页 |
4.2.4 提升信息整合能力 | 第48-49页 |
4.2.5 加强舆情应对能力 | 第49-50页 |
4.3 完善官方信息公开 | 第50-56页 |
4.3.1 加强新媒体信息公开 | 第50-52页 |
4.3.2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 | 第52-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