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微胶囊的性能及其应用 | 第11-15页 |
1.1.1 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2 农业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1.3 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13页 |
1.1.4 纺织品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1.5 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 第14页 |
1.1.6 新材料领域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5-19页 |
1.2.1 界面聚合法 | 第15-16页 |
1.2.2 原位聚合法 | 第16-17页 |
1.2.3 溶剂蒸发法 | 第17-18页 |
1.2.4 喷雾干燥法 | 第18页 |
1.2.5 复凝聚法 | 第18-19页 |
1.2.6 层层自组装法 | 第19页 |
1.3 载药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药物微胶囊化目的 | 第20页 |
1.3.2 缓控释体系常用药物 | 第20-21页 |
1.3.3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 | 第21页 |
1.3.4 影响药物释放的因素 | 第21-22页 |
1.4 药物释放动力学理论 | 第22-24页 |
1.4.1 零级和一级释放动力学模型 | 第22-23页 |
1.4.2 Higuchi模型 | 第23页 |
1.4.3 Ritger-peppas模型 | 第23-24页 |
1.5 茶碱的性能及应用 | 第24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7-29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7-29页 |
第三章 PMMA包覆水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2.1 包覆水微胶囊的制备 | 第30页 |
3.2.2 包覆率的计算 | 第30-31页 |
3.3 测试及表征 | 第31-32页 |
3.3.1 FTIR分析 | 第31页 |
3.3.2 SEM分析 | 第31页 |
3.3.3 TEM分析 | 第31页 |
3.3.4 DSC分析 | 第31页 |
3.3.5 TG分析 | 第31页 |
3.3.6 粒度分析 | 第31-3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3.4.1 红外表征 | 第32-33页 |
3.4.2 芯壁质量比的影响 | 第33-36页 |
3.4.3 油水相体积比的影响 | 第36-38页 |
3.4.4 MAA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5 交联剂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6 微胶囊形成的机理 | 第40页 |
3.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PMMA包覆茶碱微胶囊的制备及缓控释性能研究 | 第41-69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7页 |
4.2.1 包覆茶碱微胶囊的制备 | 第41-44页 |
4.2.2 最大波长的确定 | 第44页 |
4.2.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4-46页 |
4.2.4 载药量与包覆率的测定 | 第46-47页 |
4.2.5 药物释放的测定 | 第47页 |
4.3 测试及表征 | 第47-48页 |
4.3.1 FTIR分析 | 第47页 |
4.3.2 SEM分析 | 第47页 |
4.3.3 TEM分析 | 第47-48页 |
4.3.4 XRD分析 | 第48页 |
4.3.5 粒度分析 | 第48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8-66页 |
4.4.1 红外分析 | 第48-49页 |
4.4.2 XRD分析 | 第49页 |
4.4.3 形貌分析 | 第49-57页 |
4.4.4 载药量和包覆率 | 第57-61页 |
4.4.5 释放性能 | 第61-64页 |
4.4.6 释放动力学研究 | 第64-66页 |
4.5 小结 | 第66-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5.1 结论 | 第69页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