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11页 |
1.1.1 T-DNA标签水稻简介 | 第9-10页 |
1.1.2 水稻基因组测序 | 第10页 |
1.1.3 Tail- PC_R简介 | 第10-11页 |
1.2 植物光合作用的类型 | 第11-12页 |
1.2.1 C_3植物光合途径 | 第11-12页 |
1.2.2 C_4植物光合途径 | 第12页 |
1.2.3 C_3植物与C_4植物之间的联系 | 第12页 |
1.3 通过C_4途径提高C_3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1 C_3植物中C_4光合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2 转C_4光合固碳关键基因水稻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课题意义 | 第14-15页 |
第2章 水稻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的筛选 | 第15-27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5-1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15页 |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5-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2.2.1 水稻叶片徒手切片的观察 | 第16-17页 |
2.2.2 水稻叶片石蜡切片的观察 | 第17-1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18-25页 |
2.3.1 水稻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徒手切片结果 | 第18-19页 |
2.3.2 水稻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徒手切片结果表现型 | 第19-22页 |
2.3.3 水稻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石蜡切片结果 | 第22-23页 |
2.3.4 水稻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石蜡切片结果表现型 | 第23-25页 |
2.4 讨论与分析 | 第25-26页 |
2.4.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2.4.2 徒手切片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6页 |
2.4.3 石蜡切片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生理指标的分析 | 第27-39页 |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3.2.1 大田种地规划 | 第27页 |
3.2.2 实验取材 | 第27页 |
3.2.3 类花环状突变体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7-2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28-36页 |
3.3.1 株高的测量 | 第28-29页 |
3.3.2 株高的比较 | 第29-30页 |
3.3.3 穗长的测量 | 第30-32页 |
3.3.4 穗长的比较 | 第32-33页 |
3.3.5 千粒重的称量 | 第33-35页 |
3.3.6 千粒重的比较 | 第35-36页 |
3.4 讨论与分析 | 第36-37页 |
3.4.1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3.4.2 实验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的光合参数的分析 | 第39-55页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9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4.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4.2.1 水稻类花环状突变体的种植 | 第39-40页 |
4.2.2 实验取材 | 第40页 |
4.2.3 水稻类花环状突变体光合参数的测定 | 第40-41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41-52页 |
4.3.1 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41-43页 |
4.3.2 净光合速率的比较 | 第43页 |
4.3.3 蒸腾速率的测定 | 第43-45页 |
4.3.4 蒸腾速率的比较 | 第45-46页 |
4.3.5 气孔导度的测定 | 第46-48页 |
4.3.6 气孔导度的比较 | 第48-49页 |
4.3.7 胞间C_O2浓度的测定 | 第49-51页 |
4.3.8 胞间C_O2浓度的比较 | 第51-52页 |
4.4 讨论与分析 | 第52-53页 |
4.4.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4.4.2 光合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水稻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侧翼序列分析 | 第55-69页 |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5-57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55-56页 |
5.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6-57页 |
5.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7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7-61页 |
5.2.1 水稻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DNA的提取 | 第57-58页 |
5.2.2 对水稻突变体进行Tail- PC_R鉴定 | 第58-60页 |
5.2.3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60-61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61-66页 |
5.3.1 水稻类花环状结构突变体DNA提取结果 | 第61页 |
5.3.2 Tail-PC_R鉴定结果 | 第61-63页 |
5.3.3 Tail-PC_R测序结果 | 第63-66页 |
5.4 讨论与分析 | 第66-67页 |
5.4.1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66-6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