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一) 可能的创新 | 第14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22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一) 地方税的涵义 | 第16页 |
(二)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涵义 | 第16-17页 |
(三) 其他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二、地方税和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一) 地方税的基本特征 | 第17页 |
(二)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基本特征 | 第17-19页 |
三、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一) 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机制 | 第19-20页 |
(二) 税收的征管水平 | 第20页 |
(三) 支出范围的划分 | 第20-21页 |
(四) 政府税收政策目标的差异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33页 |
一、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现状分析 | 第22-29页 |
(一) "营改增"之前地方税主体税种情况 | 第22-26页 |
(二) "营改增"之后地方税主体税种情况 | 第26-29页 |
二、"营改增"对地方税体系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一) "营改增"对地方税收收入的影响 | 第29页 |
(二) "营改增"对地方税收征管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三、"营改增"后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存在选择难题 | 第30-33页 |
(一) 税种的划分依据不合理 | 第30-31页 |
(二) 地方政府的税权被弱化 | 第31页 |
(三) 主体税种缺乏法律支撑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 第33-40页 |
一、分权型国家的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 | 第33-34页 |
二、集权型国家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 | 第34-35页 |
(一) 法国 | 第34-35页 |
(二) 英国 | 第35页 |
三、分权与集权混合型国家的主体税种选择 | 第35-37页 |
(一) 德国 | 第36-37页 |
(二) 日本 | 第37页 |
四、国外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0页 |
(一) 税权的划分应该符合国家政体结构 | 第37-38页 |
(二) 税种的划分应该体现效率原则 | 第38页 |
(三) 主体税种的选择具有税收来源的稳定性、数量的不固定性 | 第38-39页 |
(四) 统一地方税权的立法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建议 | 第40-52页 |
一、地方税主体税种选择的前提 | 第40-41页 |
(一) 科学设置税种 | 第40页 |
(二) 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权 | 第40-41页 |
(三) 建立健全税收法律体系 | 第41页 |
二、地方税主体税种短期选择的政策建议 | 第41-45页 |
(一) 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五五分的测算分析 | 第41-44页 |
(二) 企业所得税作为暂时的地方税主体税种 | 第44-45页 |
三、地方税主体税种长期选择的政策建议 | 第45-52页 |
(一) 房产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可行性分析 | 第46-50页 |
(二) 以房产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