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历史变迁第11-14页
    2.1 监视居住制度的建立第11-12页
    2.2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出现第12-13页
    2.3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发展第13-14页
3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在强制措施体系中的价值第14-16页
    3.1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与取保候审的对比第14页
    3.2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独立的诉讼价值与功能第14-16页
4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立法现状分析第16-19页
    4.1 新《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修改第16页
    4.2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第16-19页
        4.2.1 "无固定住处"的条件适用易被滥用第16-17页
        4.2.2 何为合法指定居所的规定不明确第17页
        4.2.3 指定监居通知规定易被规避适用第17-19页
5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践运行现状分析第19-24页
    5.1 适用率两极化现象突出第19-21页
        5.1.1 在职务类犯罪侦查中颇受"青睐"第19页
        5.1.2 实际耗费成本过大促使少用第19-20页
        5.1.3 使用中安全问题促其慎用第20-21页
    5.2 执行过程中对于权利的侵犯现象严重第21-22页
        5.2.1 对于被指定监居人易"变相羁押"第21-22页
        5.2.2 辩护律师会见权的不当限制第22页
    5.3 实践中"审批制"与检察监督效果不明显第22-24页
        5.3.1 侦查一体化机制下的审批制效果令人质疑第22-23页
        5.3.2 检察监督中具体监督内容、监督方式不明确第23-24页
6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完善建议第24-33页
    6.1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再定位第24-25页
        6.1.1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应符合现代刑事诉讼规律第24-25页
        6.1.2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应符合"非羁押"性质第25页
    6.2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立法层面完善第25-27页
        6.2.1 细化指定监居适用的条件第25-26页
        6.2.2 明确可以指定监居的场所第26-27页
        6.2.3 将通知的情形、内容具体化第27页
    6.3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践运行层面完善第27-33页
        6.3.1 进一步进行场所改造推进均衡使用第28-29页
        6.3.2 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对于权利的保护第29-30页
        6.3.3 对指定监居监督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第30-33页
7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36-3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区(县)法治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下一篇:公务员聘任制研究--基于发达国家聘任制公务员规模与范围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