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凹陷区浅水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微相研究--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扶余油层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创新点摘要第8-12页
前言第12-22页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8页
        0.2.1 层序地层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0.2.2 沉积学(陆相沉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0.3 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0.3.1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页
        0.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0.3.3 技术路线第20页
    0.4 主要成果第20-22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2-28页
    1.1 区域构造特征及演化第22-23页
        1.1.1 区域构造背景第22-23页
        1.1.2 研究区构造特征第23页
    1.2 层序地层特征第23-26页
    1.3 研究区勘探概况第26-28页
第二章 层序界面特征及层序单元划分第28-46页
    2.1 层序界面划分依据第28-31页
        2.1.1 层序研究的基础资料第28-30页
        2.1.2 层序界面划分依据第30-31页
    2.2 泉头组水进旋回(T)层序界面发育特征第31-38页
        2.2.1 层序界面第31-33页
        2.2.2 三级层序界面第33-34页
        2.2.3 四级层序界面第34-36页
        2.2.4 五级层序界面第36-38页
    2.3 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第38-41页
        2.3.1 单井地层格架建立第38-40页
        2.3.2 连井地层格架建立第40页
        2.3.3 全区地层格架建立第40-41页
    2.4 层序地层特征第41-43页
        2.4.1 三级层序特征第41-42页
        2.4.2 四级层序特征第42-43页
        2.4.3 五级层序特征第43页
    2.5 体系域第43-46页
        2.5.1 低水位体系域第44页
        2.5.2 水进体系域第44-45页
        2.5.3 水退体系域第45-46页
第三章 沉积相-微相类型研究第46-62页
    3.1 盆地内主要物源第46-48页
        3.1.1 重矿物组合与沉积分区第46-47页
        3.1.2 砂地比特征第47-48页
    3.2 沉积相标志第48-53页
        3.2.1 岩相及其组合第48-49页
        3.2.2 沉积构造第49-51页
        3.2.3 岩相类型组合第51-53页
        3.2.4 泥岩颜色第53页
    3.3 测井相识别与模式建立第53-56页
    3.4 沉积相-微相类型及识别标志第56-62页
        3.4.1 河流相第56-57页
        3.4.2 三角洲相第57-61页
        3.4.3 湖泊相第61-62页
第四章 地震相分析第62-72页
    4.1 地震沉积学分析第62-67页
        4.1.1 地层切片第62-63页
        4.1.2 分频解释技术第63页
        4.1.3 相似类属性分析技术第63-64页
        4.1.4 3D可视化技术第64页
        4.1.5 地震反演技术第64-67页
    4.2 沉积体地震相特征第67-69页
    4.3 砂体预测第69-72页
        4.3.1 典型工区砂体预测第69-70页
        4.3.2 全区砂体分布特征第70-72页
第五章 五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第72-87页
    5.1 全区沉积相发育与展布特征第72-73页
    5.2 五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第73-81页
        5.2.1 SQⅡ1-q3-1第73-74页
        5.2.2 SQⅡ1-q3-2第74-77页
        5.2.3 SQⅡ1-q4-1第77-78页
        5.2.4 SQⅡ1-q4-2第78-79页
        5.2.5 SQⅡ1-q4-3第79-81页
    5.3 沉积相模式第81-82页
    5.4 各级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分布特征第82-87页
        5.4.1 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分布特征第82-83页
        5.4.2 四级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分布特征第83-84页
        5.4.3 五级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分布特征第84-87页
第六章 成藏分析第87-102页
    6.1 成藏条件分析第87-95页
        6.1.1 烃源岩条件与盖层第87-88页
        6.1.2 储层综合评价第88-91页
        6.1.3 油气疏导条件第91页
        6.1.4 圈闭条件第91-94页
        6.1.5 成藏组合关系第94-95页
    6.2 成藏主控因素第95-99页
        6.2.1 沉积相带(岩性)的控制作用第95-96页
        6.2.2 构造断裂的控制作用第96-97页
        6.2.3 准层序的控制作用第97-99页
    6.3 油气成藏模式第99-100页
    6.4 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第100-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116-119页
致谢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他拉哈向斜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及目标优选研究
下一篇:全速度范围SPMSM无传感器转子位置检测及其矢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