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9页 |
0.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0.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0.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0.4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 第16-17页 |
0.5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7页 |
1.1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页 |
1.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9-21页 |
1.3 区域构造特征 | 第21-24页 |
1.3.1 基本构造格局 | 第21页 |
1.3.2 区域构造演化史 | 第21-24页 |
1.4 源岩的发育与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1.5 生储盖层组合条件分析 | 第25-26页 |
1.6 良好的运移通道与圈闭组合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 第27-37页 |
2.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 第27-34页 |
2.1.1 基准面旋回界面及其识别标志 | 第27-28页 |
2.1.2 基准面旋回界面类型及特征 | 第28-31页 |
2.1.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 第31-32页 |
2.1.4 各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特征 | 第32-34页 |
2.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34-35页 |
2.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沉积特征与沉积微相研究 | 第37-58页 |
3.1 葡萄花油层沉积体系与物源研究 | 第37-39页 |
3.2 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 | 第39-44页 |
3.2.1 沉积相标志 | 第39-41页 |
3.2.2 沉积相~微相类型及特征 | 第41-43页 |
3.2.3 测井微相识别与模式建立 | 第43-44页 |
3.3 葡萄花油层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 第44-46页 |
3.4 层序格架控制下的联井沉积微相分析 | 第46-48页 |
3.5 多种地震属性综合研究砂体展布规律 | 第48-50页 |
3.6 短期基准面旋回砂体分布规律 | 第50-53页 |
3.7 短期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研究 | 第53-58页 |
第四章 井-震结合薄储层预测研究 | 第58-69页 |
4.1 薄储层预测与评价意义 | 第58页 |
4.2 基础资料分析及预处理 | 第58-64页 |
4.2.1 地震资料的分析 | 第58-59页 |
4.2.2 地质分层及层位解释 | 第59-61页 |
4.2.3 测井资料的分析和校正 | 第61-64页 |
4.3 地震波形指示模拟反演(SMI) | 第64-66页 |
4.3.1 基本原理 | 第64页 |
4.3.2 关键参数选取 | 第64-66页 |
4.4 薄储层预测分析 | 第66-69页 |
第五章 油源断裂及分布特征 | 第69-75页 |
5.1 断裂发育特征 | 第69-72页 |
5.1.1 断层几何学特征 | 第69页 |
5.1.2 断层组合模式特征 | 第69-70页 |
5.1.3 不同类型断裂分布特征 | 第70-72页 |
5.2 断裂演化过程及油源断裂分布 | 第72-75页 |
5.2.1 断裂演化历史 | 第72页 |
5.2.2 断裂系统划分 | 第72-74页 |
5.2.3 油源断裂分布特征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及油水分布特征 | 第75-87页 |
6.1 油藏类型 | 第75-77页 |
6.2 油水产能分布特征 | 第77-78页 |
6.3 油气水纵向分布特征 | 第78-85页 |
6.3.1 油水纵向整体分布特征 | 第78-80页 |
6.3.2 单井分析油水分布特征 | 第80-81页 |
6.3.3 油藏剖面整体分析 | 第81-85页 |
6.4 油水界面分布特征 | 第85-87页 |
第七章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87-96页 |
7.1 砂体连通性及对油水分布的控制 | 第87-89页 |
7.1.1 砂体连通性及连通概率模型 | 第87页 |
7.1.2 葡萄花油层砂体连通性分析 | 第87-89页 |
7.2 断裂对油水分布的控制 | 第89-92页 |
7.3 断裂-砂体配置关系及对油水分布的控制 | 第92-94页 |
7.4 断裂-砂体与构造配置关系及对油水分布的控制 | 第94-96页 |
第八章 油气成藏模式及有利目标优选 | 第96-112页 |
8.1 密井网开发区剖析 | 第96-99页 |
8.1.1 断层-岩性油藏精细解剖 | 第96-98页 |
8.1.2 构造-岩性油藏精细解剖 | 第98-99页 |
8.2 油气成藏模式 | 第99-102页 |
8.3 有利目标优选 | 第102-112页 |
结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2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