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基于肽电荷反转的智能荧光成像及抗肿瘤药物递送一体化纳米探针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5-18页
前言第18-24页
综述 靶向纳米药物作用机制及在肿瘤诊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第24-44页
    一. 纳米颗粒的合成方法第24-25页
    二. 纳米颗粒的修饰第25页
    三. 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第25-26页
    四. 蛋白冠第26-27页
    五. 纳米药物靶向机制第27-30页
        1. 被动靶向药物第27-29页
        2. 主动靶向药物第29-30页
    六. 纳米药物的细胞内化第30-31页
    七. 纳米颗粒的降解和清除第31页
    八. 纳米药物治疗肿瘤第31-40页
        1. 已被批准在临床上用于肿瘤治疗的纳米药物第32-36页
        2. 实验中的用于肿瘤治疗的纳米药物第36-40页
    九.基于纳米药物的联合治疗第40-41页
    十.结论和未来前景第41-44页
第一部分 诊治一体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探针的制备及表征第44-62页
    1.1 主要实验材料第44-45页
        1.1.1 主要试剂第44-45页
        1.1.2 主要仪器第45页
    1.2 实验方法第45-49页
        1.2.1 介孔二氧化硅(MSN)表面羧基化第45-46页
        1.2.2 TAT-FITC/MSN的制备第46页
        1.2.3 YSA-BHQ1/TAT-FITC/MSN的制备第46页
        1.2.4 YSA-BHQ1/TAT-FITC/MSN@DOX探针的制备第46-47页
        1.2.5 纳米探针一般性质检测第47页
        1.2.6 纳米探针中DOX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测定第47-48页
        1.2.7 纳米探针中DOX体外释放实验第48页
        1.2.8 纳米探针酸敏荧光实验第48页
        1.2.9 纳米探针体外稳定性测试第48-49页
        1.2.10 统计学分析第49页
    1.3 结果及讨论第49-60页
        1.3.1 介孔二氧化硅(MSN)表面羧基化第49-52页
        1.3.2 TAT-FITC/MSN的制备第52页
        1.3.3 YSA-BHQ1/TAT-FITC/MSN的制备第52-53页
        1.3.4 YSA-BHQ1/TAT-FITC/MSN@DOX的制备第53-58页
        1.3.5 纳米探针中DOX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第58-59页
        1.3.6 纳米探针中DOX的体外释放实验第59-60页
        1.3.7 纳米探针体外稳定性测试第60页
    1.4 结论第60-62页
第二部分 纳米探针体外靶向性及细胞毒性研究第62-76页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2-63页
        2.1.1 主要试剂第62页
        2.1.2 主要仪器第62-63页
    2.2 实验方法第63-67页
        2.2.1 MCF-7细胞和HEK293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及冻存第63-65页
        2.2.2 细胞计数第65页
        2.2.3 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实验第65页
        2.2.4 纳米探针的细胞凋亡实验第65-66页
        2.2.5 纳米探针的细胞摄取第66页
        2.2.6 统计学分析第66-67页
    2.3 结果及讨论第67-74页
        2.3.1 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实验第67-70页
        2.3.2 纳米探针的细胞凋亡实验第70-72页
        2.3.3 纳米探针的细胞摄取第72-74页
    2.4 结论第74-76页
第三部分 纳米探针在体成像及疗效研究第76-96页
    3.1 实验材料第76-78页
        3.1.1 主要试剂第76-77页
        3.1.2 主要仪器第77-78页
        3.1.3 实验动物第78页
    3.2 实验方法第78-83页
        3.2.1 TAT/MSN的制备第78页
        3.2.2 TAT-Cy5.5/MSN的制备第78页
        3.2.3 YSA-BHQ1/TAT-Cy5.5/MSN的制备第78-79页
        3.2.4 YSA-BHQ1/TAT-Cy5.5/MSN@DOX及TAT-Cy5.5/MSN@DOX的制备第79页
        3.2.5 裸鼠肿瘤模型的制备第79-80页
        3.2.6 裸鼠分组及给药方案第80页
        3.2.7 石蜡切片的制作第80页
        3.2.8 裸鼠器官组织HE染色实验步骤第80-81页
        3.2.9 裸鼠肿瘤组织TUNEL实验步骤第81-82页
        3.2.10 裸鼠肿瘤组织CD31免疫组化实验步骤第82-83页
        3.2.11 纳米探针体内抗肿瘤疗效评估第83页
        3.2.12 纳米探针在体及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第83页
        3.2.13 统计学分析第83页
    3.3 结果及讨论第83-93页
        3.3.1 纳米探针体内抗肿瘤疗效评估第83-90页
        3.3.2 纳米探针在体及离体近红外荧光成像第90-93页
    3.4 结论第93-96页
参考文献第96-116页
致谢第116-117页
个人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RP在JL管件公司多品种小批量车间生产计划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AISAS理论的地方商业银行微信营销策略研究--以萧山农商银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