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内容 | 第10-14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4-21页 |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史料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大革命时期的大夏学潮与政治 | 第23-46页 |
一、从厦大到大夏:1924年厦大学潮 | 第23-34页 |
二、同样是学潮?1925年大夏学潮 | 第34-44页 |
三、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抗战前十年大夏大学与党、政、商界的互动 | 第46-69页 |
一、政治化在大夏及大夏的自我政治化 | 第47-55页 |
二、大夏与政界、上海商界的权力关系网络 | 第55-68页 |
三、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迁黔后大夏当局与中央和地方的互动 | 第69-99页 |
一、"大夏"的坚守——大夏大学请改国立始末 | 第70-78页 |
二、"国立大夏大学"梦碎的背后——沪校、傅式说与汪伪 | 第78-88页 |
三、大夏与黔地政商互动——长袖善舞的王伯群 | 第88-99页 |
四、小结 | 第99页 |
第五章: 国共鼎革之际大夏与大夏人之历史命运 | 第99-118页 |
一、当学潮成为"第二战线"——大夏大学的卷入与抉择 | 第101-108页 |
二、从大夏之魂到大夏的"包袱"—国共鼎革之际的王伯群形象 | 第108-117页 |
三、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8-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42页 |
后记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