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一、学术理路梳理 | 第11-13页 |
二、概念厘清 | 第13-15页 |
三、学术前史 | 第15-18页 |
四、文章框架 | 第18-20页 |
第一章 西方书籍史研究的理论源流 | 第20-40页 |
第一节 以夏蒂埃为核心的法国书籍研究 | 第20-25页 |
第二节 罗伯特·达恩顿及其"交流循环"模式 | 第25-29页 |
第三节 英美目录学以及文本社会学 | 第29-33页 |
第四节 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二章 书籍的生命史 | 第40-63页 |
第一节 知识生产——书籍的创作、编辑与出版 | 第41-46页 |
第二节 物质生产——书籍的制作 | 第46-52页 |
第三节 书籍的流通与销售 | 第52-57页 |
第四节 读者 | 第57-62页 |
第五节 书籍的审查制度 | 第62-63页 |
第三章 书籍的阅读史 | 第63-79页 |
第一节 何予明《家和世界》 | 第63-73页 |
第二节 周启荣对晚明考试用书的研究 | 第73-79页 |
结语 | 第79-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后记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