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2-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土壤中木质素的基本特性 | 第14-18页 |
1.2.1 土壤中木质素的来源 | 第14-15页 |
1.2.2 木质素的分子结构及特征 | 第15-16页 |
1.2.3 土壤中木质素的测定及表征 | 第16-18页 |
1.3 木质素在土壤中的分布与降解 | 第18-24页 |
1.3.1 木质素在土壤中的分布 | 第18-20页 |
1.3.2 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以及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1.3.3 木质素在土壤中的稳定机制 | 第23-24页 |
1.4 土壤团聚体与有机质之间的关系 | 第24-28页 |
1.4.1 土壤团聚体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分布 | 第24-26页 |
1.4.2 土壤团聚体对有机质的保护 | 第26-28页 |
1.5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 第28页 |
1.6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8-32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6.3 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第2章 研究地点与方法 | 第32-40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32-34页 |
2.2 野外采样 | 第34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2.3.1 全土、凋落物、细根样品制备 | 第34页 |
2.3.2 土壤团聚体样品制备 | 第34-35页 |
2.4 实验室的测定 | 第35-37页 |
2.4.1 pH、有机碳以及全氮的测定 | 第35页 |
2.4.2 木质素的测定 | 第35-37页 |
2.5 材料仪器 | 第37-38页 |
2.5.1 实验试剂 | 第37-38页 |
2.5.2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2.7 技术路线 | 第39-40页 |
第3章 不同群落植被特征以及凋落物与根系中木质素的含量与化学特征 | 第40-5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3 结果 | 第41-48页 |
3.3.1 各群落的植被特征 | 第41-46页 |
3.3.2 不同群落凋落物与细根的碳(C)氮(N)含量 | 第46页 |
3.3.3 凋落物与细根中木质素的含量以及化学特征 | 第46-48页 |
3.4 讨论 | 第48-50页 |
3.4.1 不同植物群落间植被特征的差异 | 第48-49页 |
3.4.2 群落间凋落物与细根间的差异 | 第49-50页 |
3.5 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木质素在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剖面上分布与降解特征 | 第52-64页 |
4.1 引言 | 第52-5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4.3 结果 | 第54-58页 |
4.3.1 不同群落各层次土壤的基本特性 | 第54-56页 |
4.3.2 不同群落下木质素在各土壤层次的分布与降解状态 | 第56-58页 |
4.4 讨论 | 第58-62页 |
4.4.1 土壤中木质素与凋落物中的差异 | 第58-59页 |
4.4.2 群落对于土壤中木质素含量以及化学特征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3 木质素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与降解 | 第60-62页 |
4.5 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对木质素的物理保护 | 第64-78页 |
5.1 引言 | 第64-6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5.3 结果 | 第66-74页 |
5.3.1 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分布 | 第66-67页 |
5.3.2 不同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氮的含量 | 第67-69页 |
5.3.3 不同粒级团聚体内木质素的含量以及降解状态 | 第69-74页 |
5.4 讨论 | 第74-76页 |
5.4.1 土壤团聚体的分布以及植物群落与土壤层次的影响 | 第74-75页 |
5.4.2 不同粒级团聚体对木质素的保护 | 第75-76页 |
5.4.3 植物群落以及土壤层次对团聚体保护木质素的影响 | 第76页 |
5.5 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2页 |
缩写名词表 | 第92-94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4-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