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8-44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8-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8-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3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8-38页
        1.2.3 相关研究述评第38-39页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第39-43页
        1.3.1 研究方法第39-42页
        1.3.2 研究结构第42-43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43-44页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43页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43-44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第44-70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44-51页
        2.1.1 货币政策第44-46页
        2.1.2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46-50页
        2.1.3 空间异质性第50-51页
    2.2 货币政策的相关理论第51-61页
        2.2.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第51-54页
        2.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54-57页
        2.2.3 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理论第57-60页
        2.2.4 最优货币区理论第60-61页
    2.3 空间差异的相关理论第61-70页
        2.3.1 资源禀赋理论第62-63页
        2.3.2 空间异质性理论第63-66页
        2.3.3 产业异质性理论第66-68页
        2.3.4 劳动力异质性理论第68-70页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变迁进程与执行效果分析第70-94页
    3.1 我国货币政策变迁进程第70-86页
        3.1.1 计划管理体制下的货币政策(1949年—1978年)第70-72页
        3.1.2 宏观管理体制下的货币政策(1979年—1992年)第72-75页
        3.1.3 市场化调控体制下的货币政策(1993年—2007年)第75-82页
        3.1.4 深化改革体制下的货币政策(2008年至今)第82-86页
    3.2 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分析第86-94页
        3.2.1 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第87-89页
        3.2.2 货币政策的社会效应第89-90页
        3.2.3 货币政策的产业效应第90-94页
第4章 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分析第94-106页
    4.1 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划分第94-98页
        4.1.1 最优货币区角度分析第94-98页
    4.2 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第98-101页
        4.2.1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第98-99页
        4.2.2 货币政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第99-101页
        4.2.3 与物价、就业的相关性第101页
    4.3 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第101-106页
        4.3.1 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第101-102页
        4.3.2 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第102-103页
        4.3.3 稳定物价的区域差异第103-104页
        4.3.4 充分就业的区域差异第104-106页
第5章 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问题与成因分析第106-134页
    5.1 存在的问题第106-110页
        5.1.1 区域信贷资源配置失衡,区域资金供需矛盾加剧第106-107页
        5.1.2 货币政策局部失灵,货币政策的时滞延长第107-108页
        5.1.3 货币政策传导障碍,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第108-109页
        5.1.4 各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响应差异较大,市场化运作存在差异第109-110页
    5.2 货币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问题的形成及原因第110-134页
        5.2.1 经济原因第110-112页
        5.2.2 政策原因第112-114页
        5.2.3 空间异质性原因第114-118页
        5.2.4 货币政策框架自身存在局限性第118-134页
第6章 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第134-166页
    6.1 我国货币政策总体效果的实证检验第134-141页
        6.1.1 货币政策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第134-136页
        6.1.2 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第136-137页
        6.1.3 货币政策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第137-140页
        6.1.4 货币政策与物价、就业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第140-141页
    6.2 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差异的实证检验第141-166页
        6.2.1 模型说明第144页
        6.2.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第144-147页
        6.2.3 实证分析过程与检验结果第147-163页
        6.2.4 小结第163-166页
第7章 缩小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差异的对策建议第166-178页
    7.1 促进货币政策与国家宏观战略的协调互动第166-171页
        7.1.1 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缩小区域差异第167-168页
        7.1.2 改善金融市场环境,消除货币政策框架中的制度性障碍第168页
        7.1.3 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第168-169页
        7.1.4 加强地区间人口流动,加大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第169-170页
        7.1.5 构建全国统一的金融市场,培育区域金融市场第170-171页
        7.1.6 明确货币政策在经济金融政策体系中的地位第171页
    7.2 促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稳步改善第171-178页
        7.2.1 对中央银行的政策建议第171-173页
        7.2.2 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建议第173-174页
        7.2.3 对各地区的政策建议第174-178页
结论第178-180页
参考文献第180-19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94-195页
致谢第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参与问题研究
下一篇:“关东州”时期中日差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