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1 微生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 | 第13-14页 |
1.2 无脊椎动物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地位 | 第14-16页 |
1.3 岷江流域生态地位 | 第16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6-17页 |
1.5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7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 试验设计 | 第17-24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20页 |
2.2 无脊椎动物排除与凋落物分解实验 | 第20-21页 |
2.3 微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测定 | 第21-23页 |
2.3.1 PLFA的命名 | 第21-22页 |
2.3.2 PLFA提取 | 第22-2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82页 |
3.1 环境因子特征 | 第24-26页 |
3.2 凋落叶初始质量特征 | 第26-28页 |
3.3 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 | 第28-51页 |
3.4 微生物PLFA含量 | 第51-70页 |
3.4.1 微生物总PLFA含量和细菌PLFA含量动态变化 | 第52-56页 |
3.4.2 真菌和真菌/细菌动态变化 | 第56-59页 |
3.4.3 革兰氏菌PLFA含量动态变化 | 第59-64页 |
3.4.4 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 | 第64-70页 |
3.5 无脊椎动物、温度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 | 第70-73页 |
3.5.1 高山/亚高山地区无脊椎动物、温度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 | 第70页 |
3.5.2 干旱河谷和交错带无脊椎动物、温度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 | 第70-71页 |
3.5.3 亚热带森林无脊椎动物、温度特征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 | 第71-73页 |
3.6 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因素 | 第73-76页 |
3.7 凋落物质量分解率 | 第76-77页 |
3.8 微生物同凋落物失重率的相关性 | 第77-82页 |
4 讨论 | 第82-87页 |
4.1 凋落物质量损失对海拔的变化特征 | 第82页 |
4.2 无脊椎动物、微生物对凋落物质量损失的影响 | 第82-83页 |
4.3 微生物活性对季节动态的响应 | 第83-85页 |
4.4 无脊椎动物对微生物的影响 | 第85-87页 |
5 结论 | 第87-88页 |
6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