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提学官职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述评 | 第12-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提学官与提学官制 | 第16-25页 |
一、提学官的设立与演变 | 第16-22页 |
(一)明代提学官设立的背景和制度基础 | 第16-18页 |
(二)明中期官学的败坏及提学官的设立与演变 | 第18-22页 |
二、提学官的选任 | 第22-23页 |
三、提学官的职能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提学官的官学监管职能 | 第25-36页 |
一、提学官对官学的监管 | 第25-31页 |
(一)对生员的管理 | 第25-29页 |
(二)对教官的管理 | 第29页 |
(三)对学校后勤保障的监管 | 第29-31页 |
三、提学官对官学的监管效果 | 第31-36页 |
(一)监管官学困难重重 | 第31-32页 |
(二)童生试的类考改革难见实效 | 第32-34页 |
(三)官学败坏依旧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提学官的科考监管职能 | 第36-44页 |
一、明代科考制度的形成 | 第36-41页 |
(一)科考出现前的乡试资格确定 | 第36-37页 |
(二)提学官科考监管职能的形成 | 第37-38页 |
(三)科考形成后的变化 | 第38-41页 |
二、提学官科考监管的实施效果 | 第41-44页 |
(一)明代科考的类考化 | 第41-42页 |
(二)提学官科考职权的被侵越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提学官的书院监管职能 | 第44-53页 |
一、提学官与明代书院的关系 | 第44-47页 |
二、提学官对书院的初期监管 | 第47-48页 |
三、提学官对书院监管的加强 | 第48-51页 |
四、提学官兴建书院的原因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提学官的书籍刊布监管职能 | 第53-70页 |
一、提学官书籍刊布监管职能的制度基础 | 第53-55页 |
二、提学官书籍刊布职能的形成和发展 | 第55-57页 |
三、提学官的禁书职能 | 第57-66页 |
(一)提学官禁书职能的出现 | 第58-59页 |
(二)明中叶提学官禁书职能的变化 | 第59-61页 |
(三)万历时期提学官禁书职能的强化 | 第61-66页 |
四、提学官书籍刊布监管职能的执行效果与失效原因 | 第66-70页 |
(一)提学官书籍刊布监管职能的执行效果 | 第66-67页 |
(二)提学官书籍刊布监管职能失效的原因 | 第67-70页 |
第六章 提学官的风教职能 | 第70-78页 |
一、表彰乡贤名宦、宣扬孝子节妇 | 第70-71页 |
二、参与移风易俗 | 第71-73页 |
三、参与对宗教祠庙的管理 | 第73-76页 |
四、提学官风教职能的执行效果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8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