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豪杰士人研究--以梅国桢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一、绪论 | 第10-20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1、对“豪杰”的界定 | 第10-12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1、梅国桢研究 | 第12-13页 |
2、关于豪杰士人的研究 | 第13-14页 |
3、晚明士人研究 | 第14-18页 |
(三)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18-20页 |
1、选题缘由 | 第18-19页 |
2、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二、梅国桢其人及其豪杰践履 | 第20-32页 |
(一)少年时的理想抱负 | 第20-22页 |
1、梅国桢的家世 | 第20页 |
2、少年时的家国理想 | 第20-22页 |
(二)步入仕途,身任天下 | 第22-29页 |
1、广交名士,豪情纵意 | 第22-23页 |
2、六上公车,博取功名 | 第23-24页 |
3、固安令上,为民纾困 | 第24-25页 |
4、宁夏平叛,建立事功 | 第25-27页 |
5、开府云中,总督三边 | 第27-29页 |
(三)时人眼中的“豪杰” | 第29-32页 |
1、豪爽侠义,文武双全 | 第29-30页 |
2、心怀天下,功勋卓著 | 第30-32页 |
三、晚明的豪杰士人 | 第32-53页 |
(一)向慕豪杰之现象 | 第32-33页 |
(二)晚明豪杰士人的理想人格 | 第33-36页 |
1、宋代以来的醇儒人格 | 第34页 |
2、晚明士人的豪杰人格 | 第34-36页 |
(三)豪杰士人出现的原因 | 第36-48页 |
1、时代的呼唤 | 第36-41页 |
2、士人对传统儒学理想的继承 | 第41-42页 |
3、王阳明及其心学的影响 | 第42-44页 |
4、文人尚武,文武相洽 | 第44-46页 |
5、晚明事功环境的变化 | 第46-48页 |
(四)晚明士人“豪杰”精神 | 第48-53页 |
1、扶危定倾,身任天下 | 第49-50页 |
2、经纬天下,建功立业 | 第50-51页 |
3、忧国忧民,顾念苍生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