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8页 |
综述部分 | 第18-42页 |
第一章 伪狂犬病病毒分子病毒学及其免疫研究进展 | 第18-31页 |
1 病原 | 第18-27页 |
·病毒理化特性 | 第18-19页 |
·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9-25页 |
·流行病学 | 第25-26页 |
·病毒致病性 | 第26-27页 |
2 防制 | 第27-31页 |
·PRV免疫 | 第27-28页 |
·PRV疫苗 | 第28-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2页 |
研究部分 | 第42-146页 |
第二章 我国猪伪狂犬病病毒超强毒株分离与鉴定 | 第42-66页 |
摘要 | 第42-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51页 |
·主要材料 | 第43-44页 |
·临床病料与血清样品 | 第44页 |
·病毒分离鉴定 | 第44-45页 |
·病毒滴度测定 | 第45-46页 |
·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 第46页 |
·PRV gE与gC基因的PCR扩增、克隆与基因测序 | 第46-48页 |
·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48-49页 |
·PRV gE与gC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49页 |
·PRV ZJ01动物感染试验 | 第49-50页 |
·PRV不同毒株毒力比较 | 第50页 |
·病理学观察 | 第50-51页 |
·组织中PRV DNA载量的检测 | 第51页 |
·PRV ELISA抗体检测 | 第51页 |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2 结果 | 第51-62页 |
·临床观察与血清学调查 | 第51-53页 |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第53-54页 |
·病毒粒子形态 | 第54-55页 |
·gE和gC基因序列分析 | 第55-56页 |
·PRV ZJ01株动物感染试验结果 | 第56-59页 |
·毒力比较试验结果 | 第59-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ABSTRACT | 第65-66页 |
第三章 猪伪狂犬病病毒超强毒株ZJ01抗原特性鉴定 | 第66-82页 |
摘要 | 第66-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70页 |
·病毒与细胞 | 第67页 |
·试剂 | 第67页 |
·病毒血清交叉中和试验 | 第67页 |
·PRV ZJ01株灭活疫苗制备 | 第67-68页 |
·仔猪免疫保护试验 | 第68-69页 |
·PRV ELISA抗体的检测 | 第69页 |
·PRV中和抗体的检测 | 第69页 |
·鼻腔排毒的检测 | 第69页 |
·脏器组织中PRV病毒载量的检测 | 第69页 |
·病理学观察 | 第69-70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70页 |
2 结果 | 第70-76页 |
·清病毒交叉中和试验 | 第70-72页 |
·猪体免疫试验结果 | 第72-76页 |
3 讨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abstract | 第80-82页 |
第四章 猪伪狂犬病病毒超强毒株ZJ0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82-112页 |
摘要 | 第82-8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3-89页 |
·病毒 | 第83页 |
·试剂 | 第83页 |
·PRV ZJ01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83-85页 |
·Ion Torrent高通量测序 | 第85页 |
·序列的拼接与组装 | 第85页 |
·Gaps的填补 | 第85-86页 |
·PRV ZJ01全基因组序列PCR验证 | 第86-87页 |
·PRV ZJ01基因组RFLP验证 | 第87页 |
·PRV ZJ01基因注释及功能预测GC含量的计算 | 第87-88页 |
·进化树分析 | 第88-89页 |
·PRV gE与gC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 | 第8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89-107页 |
·PRV ZJ01 gDNA提取与纯化 | 第89页 |
·PRV ZJ01 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 第89-90页 |
·PRV ZJ01 基因组的注释 | 第90-94页 |
·PRV ZJ01 编码蛋白的特点 | 第94-103页 |
·PRV ZJ01 基因组调控序列的分析 | 第103页 |
·基因序列进化分析 | 第103-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abstract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猪伪狂犬病病毒超强毒株ZJO1 BAC细菌人工染色体构建与鉴定 | 第112-134页 |
摘要 | 第112-11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3-121页 |
·病毒与细胞 | 第113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113-114页 |
·工具酶与试剂 | 第114页 |
·病毒纯化与基因组提取 | 第114页 |
·引物设计与同源重组臂的PCR扩增 | 第114-115页 |
·转移载体的构建 | 第115-117页 |
·重组病毒拯救与噬斑纯化 | 第117页 |
·重组病毒vZJ01-GFP△gE/gI株BAC的克隆与鉴定 | 第117页 |
·pZJ01遗传稳定性 | 第117页 |
·gE/gI基因缺失病毒vZJ01△gE/gI的构建与鉴定 | 第117-118页 |
·无痕恢复病毒vZJ01gE/gI-R的构建与鉴定 | 第118页 |
·病毒体外增殖特征测定 | 第118-119页 |
·小鼠攻毒试验 | 第119页 |
·家兔攻毒试验 | 第119页 |
·仔猪攻毒试验 | 第119-121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21页 |
2 结果 | 第121-130页 |
·中间载体构建与鉴定 | 第121-122页 |
·转移载体构建与鉴定 | 第122页 |
·vZJ01-GFP△gE/gI重组病毒拯救与纯化 | 第122-123页 |
·PRV ZJ01 BAC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 第123-124页 |
·PRV ZJ01 BAC克隆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 第124-125页 |
·gE/gI基因缺失病毒vZJ01△gE/gI的构建与纯化 | 第125页 |
·无痕恢复病毒vZJ01gE/gI-R的构建与纯化 | 第125-126页 |
·重组病毒空斑形态观察 | 第126页 |
·病毒生长曲线 | 第126-127页 |
·小鼠攻毒试验结果 | 第127页 |
·家兔攻毒试验结果 | 第127-128页 |
·猪体攻毒试验结果 | 第128-130页 |
3 讨论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3页 |
abstract | 第133-134页 |
第六章 猪伪狂犬病病毒超强毒ZJ01 gE/gI基因缺失株灭活疫苗免疫保护作用 | 第134-146页 |
摘要 | 第134-1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5-137页 |
·病毒与细胞 | 第135页 |
·试剂 | 第135页 |
·疫苗的准备 | 第135页 |
·仔猪免疫保护试验 | 第135-136页 |
·PRV ELISA抗体的检测 | 第136页 |
·PRV中和抗体的检测 | 第136页 |
·鼻腔排毒的检测 | 第136页 |
·脏器组织中PRV病毒载量的检测 | 第136页 |
·病理学观察 | 第136-137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137页 |
2 结果 | 第137-141页 |
·疫苗安全性 | 第137页 |
·免疫抗体测定结果 | 第137-138页 |
·攻毒保护试验结果 | 第138-141页 |
3 讨论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4页 |
abstract | 第144-146页 |
全文总结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发表论文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