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物本·资本·人本--人类社会发展的三种基本逻辑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前言 人的本质与社会发展第7-11页
第一章 社会发展的“物本逻辑”第11-25页
 第一节 “以物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产生第11-16页
  一、“物本逻辑”存在的人本基础第11-13页
  二、“物本逻辑”存在的自然历史条件第13-16页
 第二节 “以物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基本特征第16-20页
  一、经济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17-18页
  二、政治特征:依附性的政治结构第18-19页
  三、文化特征:奴役性的文化形态第19-20页
 第三节 “以物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反思第20-24页
  一、“物本逻辑”对早期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第21页
  二、超越“物本逻辑”的历史必然性第21-24页
 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社会发展的“资本逻辑”第25-40页
 第一节 “以资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产生第25-30页
  一、“资本逻辑”的主体合法性第26-28页
  二、“资本逻辑”社会历史必然性第28-30页
 第二节 “以资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基本特征第30-35页
  一、经济特征:无限扩张的商品经济第31-33页
  二、政治特征:独立性的政治结构第33-34页
  三、文化特征:理性主义文化第34-35页
 第三节 “资本逻辑”的历史命运第35-39页
  一、异化理论中的资本逻辑第35-36页
  二、技术理性批判中的资本逻辑第36-37页
  三、大众文化批判中的资本逻辑第37-38页
  四、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社会发展的“人本逻辑”第40-52页
 第一节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产生第40-43页
  一、资本逻辑的危机与人类理性的自觉第40-41页
  二、唯物史观的人本逻辑意蕴第41-42页
  三、人成为人的最高本质第42-43页
 第二节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内在要求第43-48页
  一、“以人为本”的当代意蕴第43-46页
  二、“以人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基本原则第46-48页
 第三节 “以人为本”社会发展逻辑的实现与人的解放第48-52页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逻辑第48-50页
  二、人本逻辑与科学发展观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人的本质的实现--马克思与弗洛姆人学思想比较
下一篇:人的需要的生存论解读--弗洛姆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