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本质的实现--马克思与弗洛姆人学思想比较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7-8页 |
二、马克思关于人学理论的主要文献 | 第8-9页 |
三、弗洛姆人学思想的主要文献 | 第9-10页 |
四、本文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关于人本质及其实现的主要思想 | 第12-24页 |
第一节 马克思对于人本质的主要理解 | 第12-17页 |
一、“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 第12-13页 |
二、“自由自觉的活动” | 第13-15页 |
三、“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人的本质的实现 | 第17-24页 |
一、异化劳动与人的异化存在 | 第17-19页 |
二、共产主义与人本质的实现 | 第19-21页 |
三、实践与人本质的实现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弗洛姆的人性理论及其健全社会思想 | 第24-37页 |
第一节 矛盾的人生境遇与多层次的人性需要 | 第24-29页 |
一、充满矛盾的人生境遇 | 第25-27页 |
二、人的多层次需要 | 第27-29页 |
第二节 病态社会及其批判 | 第29-37页 |
一、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的人 | 第29-32页 |
二、心理革命:培养理性和爱 | 第32-33页 |
三、让社会健康起来——多领域的变革 | 第33-37页 |
第三章 马克思与弗洛姆人学比较 | 第37-46页 |
第一节 理解不同的人本质 | 第37-41页 |
一、本质与特性 | 第37-38页 |
二、共同认识方式下的差异 | 第38-39页 |
三、人的矛盾性存在 | 第39-40页 |
四、劳动与人的存在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差别的异化理论 | 第41-43页 |
一、不同的产生根源 | 第41-42页 |
二、不同的理论基点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不同的人本质实现途径 | 第43-46页 |
一、对实现人本质的不同期待 | 第43-44页 |
二、实现人本质的不同途径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