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西方哲学家对需要问题的探源 | 第8-10页 |
二、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阐释 | 第11-21页 |
一、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生成 | 第11-15页 |
(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人的需要” | 第11-13页 |
(二)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需要”的集中论述 | 第13页 |
(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将“人的需要”纳入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 第13-14页 |
(四)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对人需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 第14-15页 |
二、需要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 | 第15-16页 |
三、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内涵 | 第16-21页 |
(一) 人的需要有多个层次并不断发展 | 第16-18页 |
(二) 需要是人的本性 | 第18-19页 |
(三) 走向异化的需要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弗洛姆对需要范畴的生存论解读 | 第21-38页 |
一、弗洛姆的生存论致思理路 | 第21-29页 |
(一) 人的生存境遇 | 第21-23页 |
(二) 历史的两歧 | 第23-24页 |
(三) 基于生存的人的需要 | 第24-29页 |
二、需要的异化及其解决方法 | 第29-38页 |
(一) 需要与生存的分离 | 第29-32页 |
(二) 需要的异化及其解决 | 第32-38页 |
第三章 弗洛姆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拓展及其意义 | 第38-44页 |
一、弗洛姆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拓展 | 第38-41页 |
(一) 弗洛姆对人本质的回答丰富了人性观理论 | 第38-39页 |
(二) 把异化归结于一种心理体验 | 第39-41页 |
二、弗洛姆需要理论的意义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