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二、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杜大恺早期艺术形态的形成 | 第12-15页 |
第一节 杜大恺早年的跌宕人生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年近不惑的美院求学--斑驳的艺术起点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杜大恺的新水墨绘画“标识” | 第15-31页 |
第一节 杜大恺新水墨的画面构成与色块 | 第15-21页 |
一、解构与重构的抽象水墨,装饰与设计的视觉趣味 | 第15-17页 |
二、色彩的丰富性与淡墨的层次性 | 第17-19页 |
三、几何的空间层次与“三远法”的变形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诗、书、画、印再运用的新水墨绘画符号 | 第21-24页 |
第三节 感情诉求的绘画生活--题材性 | 第24-27页 |
第四节 同时期的画家与杜大恺新水墨绘画语言的对比 | 第27-31页 |
一、《人体》与《 鱼》 | 第27-29页 |
二、文人画的神韵意境与现代化的时代气息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杜大恺新水墨的绘画精神 | 第31-38页 |
第一节 杜大恺新水墨对中国艺术精神的继承性 | 第31-35页 |
一、儒道思想的影响 | 第31-33页 |
二、杜大恺新水墨对传统国画精神的批判继承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杜大恺的新水墨绘画创新精神 | 第35-38页 |
一、艺术终结论与后现代主义精神 | 第35-36页 |
二、杜大恺新水墨艺术精神中的“度”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杜大恺新水墨绘画语言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界的影响 | 第38-42页 |
第一节 中国当代绘画表达的需求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杜大恺新水墨绘画语言的映射 | 第39-42页 |
一、跨界的艺术思潮 | 第39-40页 |
二、当代性、批判性的绘画态度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及科研活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