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艺术赞助的文化生态学研究--以扬州画派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节 论文的概述及研究目的 | 第8-10页 |
第二节 与本文相关问题及其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第三节 重要术语界定 | 第12-13页 |
一、赞助人 | 第12页 |
二、扬州画派 | 第12页 |
三、扬州画派时期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扬州画派时期社会网络呈现方式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纵横交错的社会网络 | 第13-15页 |
一、经济的繁荣 | 第13-14页 |
二、政治的基础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多层次的消费阶层 | 第15-17页 |
一、科举的拥塞 | 第15页 |
二、农耕的障碍 | 第15-16页 |
三、文艺复兴的影响 | 第16-17页 |
第三节 扬州艺术市场成因分析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明遗民文化辐射下的扬州画派 | 第19-26页 |
第一节 石涛艺术个性的影响 | 第19-24页 |
第二节 黄宗羲经济主张的启蒙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扬州画派受艺术赞助的主要方式分析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延聘艺术家、创办书籍刊物 | 第26-28页 |
一、二马兄弟的佳话 | 第26-27页 |
二、创办书籍刊物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购藏艺术品、修建书院 | 第28-30页 |
一、学校书院的赞助方面 | 第28-29页 |
二、学术名流支持方面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组织书画雅集活动 | 第30-32页 |
一、心灵的赞助 | 第30-31页 |
二、诗社的默契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扬州画派艺术赞助的动机分析 | 第32-43页 |
第一节 保值经营的经济目的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官商结合的政治意图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宣传新的商业价值观 | 第38-40页 |
第四节 提升社会形象旳心理渴望 | 第40-41页 |
第五节 夸富斗糜的生活方式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及科研情况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