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3页 |
·AP2/ERF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ERF转录因子 | 第13-14页 |
·植物中AP2/ERF转录因子的分布 | 第14页 |
·AP2/ERF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分类 | 第14-16页 |
·ERF转录因子的转录后调控 | 第16-17页 |
·植物中AP 2/ ER F转 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18页 |
·植物中AP 2/ ER F转 录因子参与初级和次级代谢调控 | 第18页 |
·植物中AP 2/ ER F转 录因子参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 第18-19页 |
·ER F基 因在遗传工程或农业育种上的应用 | 第19-20页 |
·AP2/ERF基 因研究前景 | 第20页 |
·基因多样性与功能分析 | 第20-22页 |
·基因多样性 | 第20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20-21页 |
·基于SNP的单倍型的关联分析的应用 | 第21-22页 |
·实验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实验的目的意义 | 第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用于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的小麦材料 | 第23页 |
·转基因水稻材料 | 第23页 |
·克隆载体与转化菌株 | 第23页 |
·酶及其它化学药品 | 第23页 |
·试剂盒 | 第23-24页 |
·引物合成及测序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3页 |
·小麦基因组DNA提取 | 第24页 |
·小麦总RNA提取 | 第24-25页 |
·RNA反转录成为cDNA | 第25-27页 |
·小麦TaERF5基因 3’UTR序列的克隆 | 第27页 |
·引物设计 | 第27页 |
·PCR扩增 | 第27页 |
·PCR产物转化和测序 | 第27-30页 |
·PCR产物纯化 | 第27-28页 |
·PCR 产物的连接与转化 | 第28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28-29页 |
·DNA测序 | 第29-30页 |
·小麦TaERF5基因 3’UTR序列分析 | 第30页 |
·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关联分析 | 第30页 |
·小麦TaERF5-B基因在水稻材料中的遗传转化 | 第30-32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30-31页 |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31-32页 |
·转基因水稻T0代单株的基因型鉴定 | 第32页 |
·TaERF5不同单倍型材料对GA的响应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4页 |
·TaERF5基因 3’UTR序列多态性分析 | 第33-34页 |
·TaERF5基因 3’UTR序列克隆 | 第33页 |
·TaERF5基因 3’UTR单倍型分析 | 第33-34页 |
·小麦TaERF5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及关联分析 | 第34-40页 |
·小麦TaERF5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 | 第34-35页 |
·TaERF5基因单倍型演变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 | 第35-40页 |
·小麦TaERF5基因表达分析 | 第40-42页 |
·小麦TaERF5基因在中国春组织和穗发育时期的表达 | 第40-41页 |
·小麦TaERF5-A基因在不同日照条件下的表达 | 第41-42页 |
·不同TaERF5单倍型导入系幼苗对GA的响应 | 第42-43页 |
·T0代转基因水稻鉴定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全文讨论 | 第44-47页 |
·TaERF5基因参与小麦多个生命活动过程 | 第44-45页 |
·小麦进化过程对TaERF5的选择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