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8-9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五节 “女大学生”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媒介形象 | 第11-14页 |
第二节 女性主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社会性别 | 第15-17页 |
第四节 北京青年报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北京青年报》女大学生报道内容分析 | 第20-28页 |
第一节 报道数量、字数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报道的倾向与议题 | 第21-24页 |
第三节 报道标题高频词 | 第24-26页 |
第四节 报道中的引语与信源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媒体报道中女大学生具体形象研究 | 第28-33页 |
第一节 外形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角色 | 第29-31页 |
第三节 性格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北京青年报》女大学生报道文本分析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北京青年报》有关性别平等的文本分析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北京青年报》有关性别刻板印象的文本分析 | 第35-37页 |
第六章 媒体报道中女大学生众生相 | 第37-40页 |
第一节 善良、孝顺、柔弱的好姑娘 | 第37页 |
第二节 被侮辱与被伤害者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感性而脆弱,虚荣而浅薄 | 第38-39页 |
第四节 不受欢迎的求职者 | 第39-40页 |
第七章 媒体对女大学生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第一节 媒体的刻板印象 | 第40-41页 |
第二节 伤害与性是主要议题 | 第41-42页 |
第三节 “他者”的媒介呈现 | 第42-44页 |
第八章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生成的原因分析 | 第44-47页 |
第一节 男权社会的影响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媒体对商业利益的追逐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 | 第45页 |
第三节 女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价值与问题 | 第45-47页 |
第九章 思考与建议 | 第47-49页 |
第一节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构建不当的危害 | 第47页 |
第二节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重塑对策分析 | 第47-49页 |
第十章 不足与创新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