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双电机耦合控制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交流电机建模与选配 | 第17-25页 |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第17-21页 |
·交流异步电机定子电压方程 | 第17-18页 |
·交流异步电机磁链矩阵方程 | 第18-19页 |
·异步电动机运动机械特性及电磁转矩方程 | 第19-21页 |
·基于工况的异步电动机选择 | 第21-24页 |
·电动汽车电机额定功率的选择 | 第22-23页 |
·双电机驱动系统额定转速选择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双电机耦合功率平衡条件与不平衡仿真 | 第25-35页 |
·双电机耦合控制功率不平衡原因 | 第25-28页 |
·双电机耦合控制功率平衡定义 | 第28-29页 |
·双电机耦合控制功率平衡条件 | 第29-30页 |
·异步电机模型仿真及驱动系统功率不平衡仿真 | 第30-34页 |
·单异步电机模型仿真 | 第30-33页 |
·双电机耦合控制功率不平衡仿真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双电机耦合功率追踪算法研究 | 第35-58页 |
·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 | 第35页 |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5-39页 |
·变频器的数学模型 | 第36-37页 |
·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 第37-39页 |
·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39-46页 |
·输入输出变量的定义 | 第39页 |
·模糊化 | 第39-41页 |
·模糊控制规则 | 第41-42页 |
·模糊变量赋值表 | 第42-44页 |
·模糊控制表 | 第44-46页 |
·双电机同轴耦合功率追踪模型仿真 | 第46-57页 |
·基于模糊自整定功率追踪系统设计 | 第47-52页 |
·基于迭代方法的功率追踪系统设计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双电机耦合功率平衡算法研究 | 第58-78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8-59页 |
·控制方案的选择 | 第59-60页 |
·DTC仿真模块搭建 | 第60-67页 |
·定子磁链观测器 | 第61-62页 |
·转矩磁链调节器 | 第62-63页 |
·磁链扇区判断模块 | 第63-64页 |
·电压矢量开关表 | 第64-65页 |
·逆变器模块 | 第65-66页 |
·速度控制模块 | 第66-67页 |
·双电机硬联耦合系统功率平衡模型仿真 | 第67-69页 |
·基于模糊PID的功率平衡系统仿真 | 第69-77页 |
·模糊PID控制器 | 第69-70页 |
·双电机耦合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70-75页 |
·系统仿真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79页 |
·总结 | 第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