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 烟粉虱概述 | 第16-17页 |
·烟粉虱的分类与形态 | 第16页 |
·烟粉虱的扩散与危害 | 第16-17页 |
2 共生菌的概述 | 第17-18页 |
3 Cardinium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Cardinium的生殖调控 | 第18页 |
·Cardinium对昆虫适合度 | 第18-19页 |
·Cardinium的传播 | 第19页 |
4 生命表 | 第19-20页 |
5 转录组 | 第20页 |
6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7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Q烟粉虱Cardinium感染种群和未感染种群适合度 | 第22-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供试材料 | 第22-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供试植物 | 第22页 |
·供试昆虫 | 第22-24页 |
·烟粉虱的采集 | 第22页 |
·烟粉虱的饲养 | 第22-23页 |
·烟粉虱的纯度检测 | 第23页 |
·烟粉虱的种群纯化方法 | 第23页 |
·单头烟粉虱DNA的提取 | 第23页 |
·烟粉虱的隐种鉴定 | 第23-24页 |
·Cardinium的检测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C~+和C~-的竞争取代实验 | 第24页 |
·C~+和C~-的杂交实验 | 第24-25页 |
·杂交方法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C~+和C~-的生命表实验 | 第25-26页 |
·烟粉虱产卵 | 第25页 |
·烟粉虱各虫态发育历期 | 第25页 |
·烟粉虱寿命及产卵量 | 第25页 |
·生命表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C~+和C~-的竞争力 | 第26-27页 |
·C~+和C~-之间的杂交情况 | 第27-28页 |
·C~+和C~-的适合度 | 第28-34页 |
·C~+和C~-的发育指数 | 第28-29页 |
·C~+和C~-的生命表参数 | 第29-30页 |
·C~+和C~-的存活率及繁殖力 | 第30-32页 |
·C~+和C~-的生命期望值 | 第32-33页 |
·C~+和C~-的繁殖率贡献值 | 第33-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第三章 烟粉虱Cardinium感染种群和未感染种群及转录组分析比较 | 第35-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供试烟粉虱 | 第35页 |
·供试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36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36-37页 |
·Total RNA的提取 | 第36页 |
·文库构建 | 第36-37页 |
·烟粉虱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 第37-40页 |
·Clean Reads的获得 | 第37页 |
·Unigene的获得 | 第37页 |
·Unigene的功能注释 | 第37页 |
·比对与分析 | 第37-38页 |
·基因鉴定及通路分析 | 第38页 |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8-40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38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析 | 第38-39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分析 | 第39页 |
·qRT-PCR验证 | 第39-40页 |
·cDNA的合成 | 第3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烟粉虱的总RNA的提取质量 | 第40-41页 |
·烟粉虱的转录组测序情况分析 | 第41-50页 |
·烟粉虱转录组测序产量统计 | 第41页 |
·数据组装情况分析 | 第41-42页 |
·烟粉虱的Unigene的注释 | 第42页 |
·Unigene的KOG分类结果说明 | 第42-44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 | 第44-47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注释 | 第47-48页 |
·C~+和C~-中有关代谢和免疫的差异表达基因 | 第48-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分析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缩词表 | 第59-60页 |
导师组意见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63页 |
硕士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