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4页 |
(一)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 理论意义 | 第9页 |
2、 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本文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第12页 |
1、 本文的重难点 | 第12页 |
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2页 |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概述 | 第14-21页 |
(一)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含义 | 第14页 |
(二)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 第14-15页 |
(三)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15-18页 |
1、 先行组织者策略 | 第15-16页 |
2、 分化整合策略 | 第16-17页 |
3、 监控策略 | 第17-18页 |
(四)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类型 | 第18-21页 |
1、 表征学习 | 第18页 |
2、 概念学习 | 第18-19页 |
3、 命题学习 | 第19-21页 |
二、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要求 | 第21-27页 |
(一) 激活已有知识 | 第21-22页 |
(二) 建立知识间的意义联系 | 第22-24页 |
(三) 实现知识间的意义转化 | 第24-27页 |
三、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 | 第27-38页 |
(一) 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激活已知 | 第28-31页 |
(二) 利用分化整合策略有效理解所学内容 | 第31-34页 |
(三) 利用监控策略有效把握教学过程 | 第34-36页 |
(四) 通过深化、拓展,使知识“为我所用” | 第36-38页 |
四、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例分析 | 第38-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